回顧1940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快到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1940年端午節吧,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張治中上將、鄧錫侯上將、潘文華上將、孫震上將、陳武鳴等人以及地方官員的陪同下,分乘八輛轎車,從成都抵達灌縣,遊覽了伏龍觀、寶瓶口、二王廟,然後乘車前往距縣城十七公里的道教聖地青城山。

蔣氏當場

賞給服務人員小費

一行人過了長生宮、赤城閣後,迎面便是一大片古楠森森的樹林,林木蓊鬱之中,隱現出一座丹楹飛棟的殿宇,這便是建福宮,原名丈人祠,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

這裡地處山腳,是公路盡頭,登山起點,往上只能步行。眾人下車坐上滑竿,55乘滑竿由118個轎夫抬著,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滑竿隊”。在“天然圖畫”牌坊,蔣氏夫婦饒有興趣地下轎駐足觀賞了牌坊兩側的名聯—

溪壑奔騰,百川東去通千脈;雲霞縹緲,萬里西來第一山。

再循蹬道而上,過山萌亭、凝翠橋,抵達山中第一大觀—古常道觀。當時觀中住持彭椿仙道長因積勞成疾,臥病不起,無法理事,由知客兼文書易心瑩道長代為負責接待。

蔣氏一行拾級而上,進入天師洞的主殿—三清大殿,瀏覽了康熙皇帝御書“丹台碧洞”匾額以及明代製做的木雕芙蓉、荷花、孔雀等八扇屏風等名勝古蹟。中午時分在客廳用餐,由特地從成都請來的浙菜名廚陳鈺,按蔣氏口味置辦了1800元一桌的上席三桌。吃飯時,蔣氏還特地要了青城山的道家泡菜,品嘗了青城乳酒,十分滿意。蔣氏還當場賞給陳鈺等服務人員小費總計法幣3600元(1987年《灌縣誌》載:1935年11月國民政府改用法幣,銀元一元兌換法幣一元)。

朝陽洞旁

為蔣氏夫婦建別墅

午飯後小憩,品嘗青城貢茶。二時許,一行人又向朝陽洞進發。

當時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的相持階段,日本空軍大規模轟炸中國後方城市,尤其集中對陪都重慶進行空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等軍政首腦紛紛在峨眉山、青城山等地建造別墅。四川省政府建設廳也在青城山朝陽洞旁特為蔣氏夫婦建造了一處小別墅,取名“琅環仙館”。

朝陽洞海拔1082米,地處天師洞與上清宮之間,是一處天然形成的岩窟,由大、小二洞組成。洞穴寬敞,呈扇形,冬暖夏涼,相傳為“五嶽丈人”寧封子的棲身處。

剛竣工的“琅環仙館”就位於朝陽洞旁。別墅為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樑柱,木裙板裝修的典型川西民居建築,與周圍的山光水色和宮觀殿堂融為一體。易心瑩道長向蔣氏夫婦講述道:寧封子又稱“龍蹺真人”,傳說他原是黃帝的陶正,遇神人授以五色煙火法,後授黃帝《龍蹺經》。黃帝學會龍蹺飛行之術後打敗了北方的蚩尤,統一了華夏,遂封寧封子為“五嶽丈人”。蔣氏夫婦饒有興趣地聽完易道長的講解,又觀看了別墅的庭院設施,十分滿意。

蔣介石為

上清宮山門題匾額

上清宮是全山最高的宮觀,海拔1260米,始建於晉代,現存建築為同治八年(1869)至民國初年陸續重建。蔣氏一行依次參觀了三清殿、玉皇殿、鴛鴦井、文武殿、麻姑池,最後登上“青城第一峰”上的呼應亭,憑欄遠眺。

下山途中,於天師洞小憩,易心瑩見蔣介石心情舒暢,令人備下文房四寶,恭請蔣公為剛竣工的上清宮山門題寫匾額。蔣欣然提筆,先寫下“上清宮”三個筆力雄健的正楷大字,又在《時賢文綜》簽名簿上題寫了“太極”兩個正楷大字,落款“蔣中正,二十九年五月五日”。繼後,宋美齡、張治中、鄧錫侯、潘文華、孫震、陳武鳴等人也依此在簽名簿上籤名。晚餐仍由成都名廚陳鈺置辦700元一桌的中席三桌,另購茅台酒、仿紹酒各10瓶。當晚,一行人下榻於天師洞客房,蔣氏夫婦宿西客堂。

次日上午,蔣氏一行用過早餐後,仍舊乘坐滑竿循原路下山,在建福宮登車返回灌縣。中午時分,蔣氏夫婦在縣城舉行答謝宴會,訂席16桌。飯後,蔣介石又指示撥款五萬元建造福興橋,撥款五千元培修二王廟。

民國二十九年中央銀行灌縣支行《總裁蒞灌費用開支明細表》統計資料記載,蔣公一行在青城山和灌縣的食宿、購物和撥款開支,總計123667元法幣,由中央銀行灌縣支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