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讀書筆記

書籍------人類的朋友,人類進步的階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更是給我們教師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書中談到興趣是學習的先導。例如:<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文中,鮮明而生動地指出: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里這種對學習無動於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么,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裡移植到學生心裡。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倒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度。

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又如<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國語。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激勵性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於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並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著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