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棉襖洗澡》讀書筆記

近日閒來無趣,突然來了讀書雅致便抄起本韓寒的文集。翻看幾頁,便看到了這篇文章《穿著棉襖洗澡》。莫要看題目可笑的很,還是有很多墨水的。

新時代的中國仿佛是能迫切出個全才象伊恩·弗萊明筆下的詹姆斯-邦德,一個人就能肩負起拯救國家的使命,能夠懸崖勒馬。可惜的是,在中國改革後的應試教育下還出不了這樣的全才,至少我還沒見識過。

“如果這個時代能出個全才,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給拿掉。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這是原文。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經常會爆出一些他們認為的奇人軼事:a縣出了個天才,xxx只有x歲竟進了國內知名的c大學。確實是奇,不過不是奇在他的聰明而是他小小年紀竟能應付這么多的考試,高中都沒畢業的我不得不佩服他了。那xxx是全才嗎?明顯他不是人中之王,不過他倒是個“應試奇才”。

大學生出來打工的報導頻頻皆是,如果說學習可以改變命運,那么每個人都能實現的,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是由好轉壞,由壞轉更壞。所謂重要的數理化,拿到將來的工作里去又有多少有用的?等你大學畢業了後讓你拿幾個試劑瓶,又有多少人能配出“銀鏡反應”呢?學習意義何在?如果真的正如韓寒所說的“為了明天的荒廢”,把一大把的時間砸在以後不會有接觸或有成就的學科上,我寧願選擇放棄,不過我被家人和傳統思想兩座大山壓住確實是不敢喘大氣。

每次在閒外之餘,翻翻小說,總被家人誤以為是不務正業,要多看看語文書,背背英語單詞。《穿著棉襖洗澡》文中有提到一句話,“記得有句話,所謂教科書就是指你過了九月份就要去當廢紙賣掉的書,而所謂閒書野書也許就是你會受用一輩子的書。”這說得難道不真實嗎?你有聽說過有誰在高中還捧著本國中的書說在那回味國中知識的,發生率幾乎為零的事卻硬被拿來作要孩子認真的“正當理由”。學了六年的英語,口語還不如一個英國六歲小孩說得順溜。前幾天出了趟遠門旅遊,碰到好幾個外國導遊,只看到他們嘴在那張著。

穿著棉襖洗澡可笑,但更可笑的是人們不知目的,將所有叫做知識的“知識”一併吞了。當然也不能為了一個目的放棄所有基礎,韓寒對這種人用了另一種比喻,“這就仿佛準備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門就一絲不掛“。這裡我並不是學什麼大文豪批判應試教育的不好,或許這可以挑選出這種背景下的人才,我只是希望能給我們有多一些選擇,能有專攻,不要到了大學才這么細緻,否則之前的十幾年中或許有三分之一便在那打水漂了。不要穿著棉襖洗澡,也不要光著身子洗澡,要適中,至少要穿條小褲頭,你說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