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講述的是1866年,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帶著自己僕人和一名捕鯨手去追捕海上的一隻大獨角鯨,在此過程中,意外發現那是一隻構造奇異的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眾人週遊海底世界,中途碰到許多深不可測的事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整整有兩萬里。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科學性,凡爾納的各部作品均由此特點。書中涉及了許多生物知識和部分物理知識,例如說:動物的分類、光的反射……故事情節非常出色,不僅使我們開了眼界,對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讓我愛上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啊!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出現在海底,那天眾人潛入海底去採珠場采珍珠,正當他們高興奮興回來的時候,發現有位印度人也在一旁採珠。忽然間,一隻目光貪婪、張牙舞爪的巨鯊出現在印度人的上方,猛地向他直撲過去,他往旁邊一閃,鯊魚的尾巴向他一掃,他摔到了地上。正當鯊魚想吃掉他時,尼摩船長主動出擊,展開了一場人鯊大戰,尼摩船長不斷攻擊,卻一直沒有刺中要害部位,而鯊魚張開它那如同工廠里的大剪刀一樣的大口,將船長掀倒在地上。此時,尼摩船長自稱跟人類斷絕了關係,但在要害時刻,卻為一位普通的採珠人和鯊魚搏鬥,不僅說明他神秘莫測,而且有很強烈的正義感。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我最喜歡的人物並不是尼摩船長,而是僕人康塞爾,他有個特點,每當他們捉到魚時,他總是主動分類,習慣雖小,但充分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慾,對學習很感愛好。我不禁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我的情況,別看我現在學習成績不錯,但是我僅僅是依靠自己的優勢——記憶力好堅持到現在,平常根本不怎么用功,我想:假如我和他一樣該多好,我不就可以名列前茅嗎。所以我應當拿他為榜樣,向他學習。這是我的讀後感。
《草房子》(長篇小說)曾獲:國家圖書獎、冰心文學獎大獎、台灣“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五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草房子》(電影)曾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本獎、第八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劇本獎、第十四屆德黑蘭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義大利第十三屆giffoni電影節“銅獅”獎。《草房子》的故事大概發生於60年代初,這個時期可說是中國政治運動旺盛的時期。但《草房子》卻沒有牽扯上政治色彩,片中也沒有任何與政治事件有關的情節。它通過一個少年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展現60年代純樸的風土人情,同時透出一種淡淡的憂愁。從某種角度說有點類似《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是童年的回憶。不同的是《草房子》的主角年紀更小,在他眼中的世界當然更單純也更美麗——雖然他見到的都是不幸。其實影片反映的只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團體間的感情、老師之間的感情。片中也有一段愛情,最後卻是以悲劇告終,但他們分手的原因並不是女方父親的嫌貧愛富(僅是一個方面),也不是主人公的“誤事”(也僅是一個偶然),說到底是沒有“緣分”,而這一切都不是因為政治的因素。《草房子》屬極少的例外,儘管它被劃入“兒童片”,但常見的“兒童片”往往也是說教的代理品,從這一點來說《草房子》是非常難得的。它的故事中幾乎看不到絲毫的道德說教。本片中“時間”的概念是停滯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帶點浪漫,帶點傷感,帶點溫情的故事。全片的主格調應該說是比較哀傷的,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幸,但其表現過程卻又非常悽美,恰似江南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蕩漾於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相關文章:
高中生寒假讀書筆記必讀書目
2017高中生學生寒假讀書筆記精選
高中生寒假讀書筆記
高中生《西廂記》讀書筆記
高中生讀書筆記200字
高中生《吶喊》讀書筆記
高中生《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
《哈利·波特》高中生讀書筆記
高中生讀《自動自發》書筆記2000字
高中生讀書筆記
《小王子》高中生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