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書筆記3篇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於1944年初開始創作。全書包括《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是百萬的長篇巨著。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淪陷後的北平為背景,通過住在西城一條偏僻的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興衰沉浮,描繪了日偽統治下北平社會的廣闊畫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慘的生活情景,歌頌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勇敢的抗爭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兇殘和漢奸走狗們的罪惡,同時對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像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沉浮,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事態。《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北平淪陷後,小羊圈胡同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通過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態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後整個北平人的動態過程。

一個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當時中國人既傳統又在變化中的寫照。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矩,可是也擋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人的,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在日寇的統治下,瑞宣寧可冒著風險在夜晚走十幾里路,去友人家聽南京的廣播。“南京的聲音教他心中溫暖,不管訊息好壞,只要是中央電台播放的,都使他相信國家不但沒有滅亡,而且是沒有忘了他這個國民——國家的語聲就在他的耳邊!”,“南京的聲音足以使他興奮,狂笑或落淚。”瑞宣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分析著國際和國內形勢。小順兒和小妞子是將來的人。書中最讓我欽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韻梅,和詩人錢默吟。韻梅即會持家又懂規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的喜歡,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責任感任感,促使她任勞任怨的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北平淪陷,抗日戰爭爆發,動盪的社會,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裡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國家。她們雖然不能象男人一樣親臨戰地,但她們的勇敢和堅定,是對家人和親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這么多人物中,我最感動的是錢先生。在胡同里的人看來,錢詩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測。在沉默中爆發的錢詩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積極做著抗日的工作,他勸說年輕人離開北平,參與到抗戰的隊伍中,他的行動感染著更多的人。錢詩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由只喜自己閒情逸志,到主動參與抗日,可以說由被動變為主動的轉型。他的家人接二連三的被日本人傷害,連自己也被日本人打得奄奄一息,但這些卻沒有使他絲毫的退縮。兩個外國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個是英國使館的富善先生,一個是後來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富善先生是個喜歡北平,中國化了的英國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文化,觀念和思維不能理解,他是個善良的老人,同情淪陷後的中國人,同時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有這樣一段話:“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歷史,一部激變中的中國近代史。還有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日本老太婆是位居住在北平的日曬反戰者,她同情中國人民認為侵華戰爭給日本人民同樣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她說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隸。她對瑞宣說:“我都知道。我們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當然你也知道。我只須告訴你一句老實話:日本人必敗!沒有另一個日本人敢說這句話。我從一個意義上來說不過去---並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為我的國籍,而忘了人類與世界。自然,我憑良心說,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為他們的罪惡而被別人殺盡。”“對於日本人,我只願他們因失敗而悔悟,把他們的聰明與努力都換個方向,用到造福於人類的事情上去。戰爭,給人類造成了災難和毀滅,我只認為戰爭是可惡的,只要有戰爭,老百姓就要遭罪。說句不知深淺的話,如果人類的發展要靠不停的戰爭來繼續,我寧願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胡同里的居民已經得知日本投降的訊息,紛紛湧上街頭,奔走相告,跳躍歡呼,他們一下子發現了孤單一人的日本老太婆和托著死妞子的老人,一股復仇的心理突然爆發了,人們圍上了她,老太婆知道自己的處境,她溫順而坦然地地下了頭,故事到了高潮,氣氛極為緊張。

民族,帶著鞭痕,悲壯的生存著。

國家,帶著創傷,驕傲的屹立著。

人們,帶著鮮血,頑強的站立著。

正義,帶著他的莊嚴,神聖和人道,光榮地戰勝了邪惡,侵略和野蠻。

這就是老舍的《四世同堂》的基調,老舍真實地描寫了淪陷區人民的八年艱苦歲月,老舍的結論是清楚的,中國人民覺醒了,中國大有希望,以北平人們為代表的淪陷區的男女來經受了一場沉重的大災難,這場災難既摧毀了中國人民,也教育了中國人民。

《四世同堂》是以整個抗戰的歷史為背景的作品,但老舍沒有寫解放區,也沒有寫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戰場和功勳,他只是解剖了一個小細胞,一個淪陷了的小胡同,透過這個小胡同看民族和國家的命運。

對於現代人來說,“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孫滿堂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幸福,一種美好:老人含飴弄孫,悠閒自在;小孩子輕鬆愉快、茁壯成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於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這場戰爭直到今天提起來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日本侵華,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這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倒背如流。畢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畢竟我沒有經歷那一場屠殺。直到我讀了這本書,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是勇於反抗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愛國青年。只有國家富強,我們才會有尊嚴,我們才不會受欺侮。國難當頭,最能反映出來的就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愛國心。總之,這本書市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

中華民族才能歷經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裡,作為祖國的人民,我們要時刻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積極地奉獻祖國。只有國家富強,我們才會有尊嚴,我們才不會受欺侮。

我慢慢吁了一口氣,輕輕合~的最後一頁,背負著歷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於這個顛倒是非,硝煙瀰漫的北平……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箇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么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字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照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他們永遠是必恭必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腰,對他們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洋,胖菊子,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便可至人於死地!

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愛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幹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人,一古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自我墮落,錢先生說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漸漸好轉而喜歡起日本人……錢與權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誇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飢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於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讀罷此書,盪氣迴腸,心潮澎湃,實為一本好書!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那動人心弦的情節,跌宕沉浮的人物命運,無不使我著迷,我帶著極強的欲望一口氣讀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區區一個小羊圈胡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卻映射了那個年代全中國各色類型的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箇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七旬只求享受清淨過消停日子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良好教育、有思想有抱負,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樸的不屈服諂媚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賣國的,最終遭到惡報的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么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此書中由顯突出的一類人,便是漢奸。老舍先生對於漢奸的描寫,真可謂是入木三分。他們讓人讀後深惡痛絕,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誒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存在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為冠所長,仍一直堅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致死還保留著西太后的氣焰,最後慘死在獄中。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著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日本人永遠是畢恭畢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躬,對他們笑臉相迎。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暴君,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兵調查他時,都稱之為“百分百良民”。藍東陽在燒得說胡話的時候,都在喊“天皇萬歲”,日本人誇他是個最最忠於天皇的中國人。甚至醫生都將他全身的x光片帶回國,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肉體能這樣善於諂媚與效忠天皇。

還有祁瑞豐、胖菊子,這些都是中國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他們最後的慘狀時,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會更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便成就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死亡。

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是時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便是時代成就的“狗熊”吧--時代沒把他們造就成英雄。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如何善良,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儘管高第沒有學壞),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再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於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股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那些曾經的英雄)。多少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不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錢先生說的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就因生意的好轉而漸漸喜歡起日本人……

然而,老舍在小說中並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八年抗戰,終於勝利了,小羊圈胡同的人們仿佛從地獄裡走出一般迎接這一天,然而就在勝利的這一天,祁老人的重孫女小妞子卻因為始終不肯吃日本人發的混合面而餓死了。小羊圈胡同的人們想到了胡同里還住著一戶日本人,“找她說理去”,祁老人抱著重孫女和眾人一起去找那個日本老太太。然而,日本老太太兒子被征入軍中戰死,兒媳婦被抓去當了慰安婦不知下落,她也是戰爭受害者,她對中國人民充滿了同情,此時她也正想把日本投降這一喜訊告訴胡同里的中國人,他們在胡同里相遇了,祁老人不假思索就高聲喊起來:“站住,你來看,來看看”!他把妞子那瘦的皮包骨的小屍體高高舉起,小羊圈胡同的人們看到日本人怒火萬丈,想吐唾沫,想大打出手,老太波坦然溫順地低下了頭,這時候祁老人的大孫子瑞宣站出來,他向大家解釋:“她是咱們的朋友”,這是一句多么振聾發聵的話啊!這一句話把日本人民和日本軍國主義劃分得清清楚楚,人民的心是相通的。難怪豐島與志雄先生說:“《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讀的書。”《四世同堂》在日本被當做戰爭反省教科書來看待,看來絕非偶然。

終究是勝利了。儘管看似毫無英雄氣概的人最終是勝利了。談們經受了最冷酷最嚴峻的摧殘和折磨,沒有跪下,沒有死絕,他們高傲的站和掙扎著,寧死不屈的反抗著。小崔,孫七,小文夫婦,尤桐芳,妞子······他們死得光榮,死得悲壯,死的高大!

“民族,帶著鞭痕,悲壯的生存著。

國家,帶著創傷,驕傲地屹立著。

人民,帶著鮮血,頑強地站立著。

正義,他帶著莊嚴,神聖和人道,光榮的戰勝了邪惡,侵略和野蠻。”

《四世同堂》,每箇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關於《四世同堂》讀書筆記
《四世同堂》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磕磕絆絆讀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說自己被激起了什麼愛國主義熱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東西,我沒辦法恨,我只覺得他們可憐,只覺得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書以外的東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愛他的北平,仿佛那裡每一條河都是他的血脈,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體,每一陣風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寫道日本人怎樣糟蹋北平,漢奸怎樣無恥,他恨得咬牙切齒。

他一時溫柔地回憶起北平的種種傳統和小買賣,一時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蕭條,一時冷笑諷刺著日本人的惡劣,一時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無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圓熟溫和,是天佑的老實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掙扎,是錢詩人的錚錚鐵骨。一種文化到了熟爛的地步,人們就會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罵的是外敵,恨的是外敵。即便對於漢奸,他不過說他們“無聊”。他費盡苦心給小說安排了一個尚為和美的結局——他仍是愛,愛北平,愛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這份愛,他想如果沒有日本,北平人就會和和美美地過下去,祁家就會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誰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愛的北平推向了絕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開肉綻之後,已經站不起來,有人怕他當場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個派出所。幾個紅衛兵聽說他是“xx”,馬上又進屋你踢一腳,他踹幾下。我知道訊息已經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聽說我離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詩詞》就出去了。走到院裡,他見4歲的小孫女在那裡玩,還把小孫女叫到面前,拉著孩子的小手說:“跟爺爺說再見。”老捨出門後,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捷運停車場)邊,坐在那裡讀起了《毛主席詩詞》。整整讀了一天,天黑以後,他頭朝下、腳朝上投進了那一汪平靜的湖水。

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訴我,太平湖有一個老頭兒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邊,見到他已被人撈上來,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著血,上身穿白襯衫,下身穿藍褲子,腳上的黑色千層底鞋子,白色的襪子等都乾乾淨淨。可見那是他把頭埋進水中之後,自己用雙手硬性扒住湖崖石頭淹死的。(老舍夫人對歷史的回憶,節選自《太平湖的記憶—老舍之死》)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他怎么捨得以這樣慘烈的姿態告別深愛的北平?《四世同堂》里的錢詩人忍受過日本人的虐待,依然不屈不撓反抗著,依然睜大了雙眼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我想,老舍先生也可以這樣——如果折磨他的是日本人。可是不,偏偏是他深愛的中國人。面對外敵,你或許還可以因了民族大義忍辱負重,可面對自己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陷入分裂:我是對的嗎?如果所有人,所有中國同胞,所有北平同胞,都說我是錯的,那我怎么證明自己沒有錯?我怎么知道自己真的沒有錯?可是如果我錯了,我有錯在哪裡?錯在太愛?還是錯在把這種愛寫了出來?也許你可以想起《四世同堂》里祁天佑正是死於投水自殺,老舍居然把他的死寫得悽美,寫得歷歷在目,寫得如見如聞,仿佛他的魂靈也在此刻死了一回。如果你是宿命論者,你或許會更加感概。可是在那時的中國,所有人都可以洞見自己的宿命: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是那個今天被“革命民眾”折磨致死的人。愛得太深,就無法忍受來自對方的一點點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老舍的事特別心痛,我甚至很難一下子想起他的樣子。我想時至今日中國總應越來越寬容才對,我以為能一統整箇中國的意識形態已經開始消隱。我不喜歡紅寶書,一點也不喜歡,也不喜歡千人一面的藍衣藍褲。我以為中國人終於開始珍重“個人”,終於開始學會自己思考,終於有了一個獨立於“官方”之外的腦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現在看來,我的估計還是過於樂觀。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愛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那些表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行為。什麼時候我們能學會正常地、正確地、溫柔地,愛與被愛。

中學《四世同堂》讀書筆記
《四世同堂》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磕磕絆絆讀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說自己被激起了什麼愛國主義熱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東西,我沒辦法恨,我只覺得他們可憐,只覺得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書以外的東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愛他的北平,仿佛那裡每一條河都是他的血脈,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體,每一陣風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寫道日本人怎樣糟蹋北平,漢奸怎樣無恥,他恨得咬牙切齒。

他一時溫柔地回憶起北平的種種傳統和小買賣,一時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蕭條,一時冷笑諷刺著日本人的惡劣,一時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無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圓熟溫和,是天佑的老實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掙扎,是錢詩人的錚錚鐵骨。一種文化到了熟爛的地步,人們就會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罵的是外敵,恨的是外敵。即便對於漢奸,他不過說他們“無聊”。他費盡苦心給小說安排了一個尚為和美的結局——他仍是愛,愛北平,愛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這份愛,他想如果沒有日本,北平人就會和和美美地過下去,祁家就會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誰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愛的北平推向了絕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開肉綻之後,已經站不起來,有人怕他當場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個派出所。幾個紅衛兵聽說他是“xx”,馬上又進屋你踢一腳,他踹幾下。我知道訊息已經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聽說我離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詩詞》就出去了。走到院裡,他見4歲的小孫女在那裡玩,還把小孫女叫到面前,拉著孩子的小手說:“跟爺爺說再見。”老捨出門後,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捷運停車場)邊,坐在那裡讀起了《毛主席詩詞》。整整讀了一天,天黑以後,他頭朝下、腳朝上投進了那一汪平靜的湖水。

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訴我,太平湖有一個老頭兒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邊,見到他已被人撈上來,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著血,上身穿白襯衫,下身穿藍褲子,腳上的黑色千層底鞋子,白色的襪子等都乾乾淨淨。可見那是他把頭埋進水中之後,自己用雙手硬性扒住湖崖石頭淹死的。(老舍夫人對歷史的回憶,節選自《太平湖的記憶—老舍之死》)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他怎么捨得以這樣慘烈的姿態告別深愛的北平?《四世同堂》里的錢詩人忍受過日本人的虐待,依然不屈不撓反抗著,依然睜大了雙眼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我想,老舍先生也可以這樣——如果折磨他的是日本人。可是不,偏偏是他深愛的中國人。面對外敵,你或許還可以因了民族大義忍辱負重,可面對自己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陷入分裂:我是對的嗎?如果所有人,所有中國同胞,所有北平同胞,都說我是錯的,那我怎么證明自己沒有錯?我怎么知道自己真的沒有錯?可是如果我錯了,我有錯在哪裡?錯在太愛?還是錯在把這種愛寫了出來?也許你可以想起《四世同堂》里祁天佑正是死於投水自殺,老舍居然把他的死寫得悽美,寫得歷歷在目,寫得如見如聞,仿佛他的魂靈也在此刻死了一回。如果你是宿命論者,你或許會更加感概。可是在那時的中國,所有人都可以洞見自己的宿命: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是那個今天被“革命民眾”折磨致死的人。愛得太深,就無法忍受來自對方的一點點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老舍的事特別心痛,我甚至很難一下子想起他的樣子。我想時至今日中國總應越來越寬容才對,我以為能一統整箇中國的意識形態已經開始消隱。我不喜歡紅寶書,一點也不喜歡,也不喜歡千人一面的藍衣藍褲。我以為中國人終於開始珍重“個人”,終於開始學會自己思考,終於有了一個獨立於“官方”之外的腦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現在看來,我的估計還是過於樂觀。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愛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那些表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行為。什麼時候我們能學會正常地、正確地、溫柔地,愛與被愛。

範文二

《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區區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箇中國的一個縮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么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仿佛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

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被日本人照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日本人永遠是必恭必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腰,對他們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洋,胖菊.,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錢與權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是善良、純潔,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混中,她墮落了。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幹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古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自我墮落,錢先生說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

祁家,是全胡同的人們都敬佩的好人家。老一輩的祁老人、祁天佑、天佑太太,是忠厚善良的老實人,他們的形象很容易使我們想起自己的祖父、父親那一代人,這裡暫且不說。單說少一輩的祁瑞宣、祁瑞豐、祁瑞全三兄弟吧,老三瑞全是個愛國者,日本人進了“北平”城,他第一個逃出“北平”去參加了抗日的軍隊;老大瑞宣是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在精神上、肉體上受盡了亡國之痛的磨難,既要擔負全家的生活重擔,又時時受到漢奸們的排擠和迫害,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他始終堅守住內心深處的民族氣節。“

戰爭給人們帶來多少災難,造就不計其數的漢奸,也湧現數億萬計的民族英雄,讓後人歌功頌德。

更多文章
老舍《四世同堂》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