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學華與嘗試教育人生》教師讀書心得

沒有讀過師範卻要當國小老師,高中才讀半年卻要考大學,還是個大學生卻要編寫大學教材,沒有讀過數學系卻要當中學數學教師;16歲當國小代課教師,17歲成為教導主任,20歲當上國小校長,後考入大學,先後任大學教師、中學教師、校長、教科所研究員。這個人就是邱學華。他的經歷讓我感到震撼,雖然其中有時代歷史的因素,但是這與邱學華樂學、善思,敢於實踐的品質分不開的。《邱學華與嘗試教育人生》這本書中,作者全篇講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嘗試,我從中看到的除了他的教學實踐嘗試,還有他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對事業精益求精的追求與敢於創新的勇氣。

為師者,勵志當先,教法為要。教育是不斷發展的,要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智慧,更需要鍥而不捨的毅力和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自己工作也有八九年了,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大的成績,但是在這期間我一直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尤其是在學校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經歷了一場場教學改革,並從中吸取到很多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先進經驗。

抓住每一個機會,多學習、多研究,求創新。XX年我們經歷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學案導學。剛聽說學案導學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導學案是什麼,是和我們平時用的講義差不多的東西嗎?學案導學又是種什麼樣的教學模式?沒有現成的案例可以照搬。回想起來那是最緊張忙碌的一段時光,但也是最充實、最有價值感的一段時光。從對導學案一無所知到慢慢熟悉,再到熟練使用,最後到嘗試創新——設計出更符合自己學科、本校學生的比較成熟的導學案形式,我們經歷了一段漫長艱辛的日子。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為了能做出一份自己滿意、同事認可的導學案忙碌到深夜;記不清有多少次走到印刷廠門口又折返回來,只為某個細節可以再完善一下。但是我記得在電腦前面眼花腰痛看著新設計好的導學案心底泛起一絲甜甜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我也記得學生告訴我導學用起來很方便、很有效、他們很喜歡時小臉上真誠地微笑。在導學案使用的最初兩年,幾乎每天都在思考這一份導學案上課怎么使用,下一份導學案怎么設計。我們每完成一份、每講完一節課都會對學案導學這一模式有新的認識與理解,每有新感悟就會為自己的進步感到欣喜。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延續以前優良的教學方法,並加以改進,探索更適合當前學情的教學方法。整理錯題本一直是我們提倡學生做的一件事,但是很多學生堅持不下來,收穫寥寥。教XX級高一這一年我們在組長的帶領下為解決這一難題做出了新的嘗試——對學生的錯題本整理進行了系統地跟蹤指導,並形成文字材料。第一學期,利用開學的前兩個月讓新生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明確整理要求:及時整理典型錯題,潛錯題,錯誤反思(錯誤原因),正確答案,及時回顧。在這期間學生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堅持摘錄錯題,整理內容基本符合要求;有的學生不是不知道錯題本的重要,但感覺建錯題本太費時間,虎頭蛇尾,最後不了了之;還有的同學為了應付老師檢查,敷衍了事,草草地做點表面文章。針對這一情況,在開學第二個星期的時候每周抽查錯題本,並對學生的錯題本做批改評價,在班級展出優秀的錯題本範例,表揚整理認真的同學,樹立榜樣,督促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通過這種強制檢查、樹立榜樣的做法使絕大多數學生建立合格的錯題本,逐漸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在其後的三個月中,主要是在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之後對錯題本作必要整理——已經完全掌握的題目從錯題本中做標記刪除,以提高複習利用效率。藉助模組考試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錯題本複習,由此學生真切體會到錯題本的作用,增強了繼續整理錯題本的動力。在第一學期末指導學生對錯題本進行整理,將已經完全弄明白牢記的題目從錯題本中刪除,對剩餘題目做出標記(以不同符號標註“還不理解的題目”“理解但反覆出錯的題目”等)。

第二個學期學生基本養成了整理錯題的習慣,並掌握了錯題本的合理使用方法。在其後兩年的學習中,錯題本在每次考試複習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過程堅持下來雖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也占用了大量的工作甚至是休息時間,但是看到最終的成果,我們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為新教師,有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在學習優秀經驗的同時也要反思,探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要敢於嘗試新方法。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候的自己,懷著年輕人對工作的無比熱情,擁有充沛的精力與大量的在校時間。一開始的幾年幾乎每天都是從早到晚都在學校,學生只要一有問題就可以馬上到辦公室找到我。但是慢慢地我發現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我的學生雖然愛問問題,成績尚可,但是在獨立思考、動筆能力方面表現並不理想。這時,我開始意識到:我做得多,不代表學生學得好。俗話說“懶惰是培養出來的。哪裡有事無巨細、越俎代庖的人,哪裡就有快樂的懶漢和庸人。”“蒼天大樹下,周圍難處小草,什麼都給孩子包辦很難培養出人才。”從此我便更加留意其他有經驗的教師是怎樣授課、怎樣輔導學生的。我發現原來很多事情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他自己先去思考去討論。通過自己思考得到的遠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要深刻得多,而且學生也具有這樣的能力。之後照此處理,我發現學生自己思考的多了,討論的多了,問的少了,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並沒有增加,成績卻提高了。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探索嘗試的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經歷著從一名生手教師往熟手教師的轉變,這個階段深刻感受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急需提高。首先是上課,上精彩的課。精彩課堂一直是我的夢想,有一次看一節優質課的錄像,我被上課教師對課堂、學生的掌控以及對教材的巧妙處理深深的吸引,我在想:什麼時候我也能講出一節這種水平的課就好了!同時我也感到教學不光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是一項我們可以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其次需要提高的是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從去年暑假開始,我開始重讀教育學與青少年心理學。曾經學過的知識現在再看,收穫是截然不同的。以前只是從書本上學習理論,覺得枯燥無味不說,還覺不出有多大用處。而現在,有了這些年的教學經歷,再看這些知識就能理論聯繫實際,從中得到很多啟示。平時有空的時候我也會從學校的咖啡屋、中廳找一些教育雜誌來看看,裡面很多論文案例都對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很有幫助。

作為一名從教不足十年的青年教師,我知道今後的路很長,自己的能力還有限,還需要不斷努力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學習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以求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認真地學習、大膽地嘗試,即使不能成為邱少華那樣卓越的教育探索者,也要跟得上時代步伐,做合格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