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學生讀書筆記

大學生讀書筆記(一):《茶花女》讀書筆記

《茶花女》的小說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話劇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劇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XX年以來已經二十多次被搬上銀幕,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被翻譯成中文,上個世紀初,甚至在中國的話劇舞台上也公演過,二十四歲的外省青年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後,並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憑放在口袋裡,也讓自己過幾天巴黎那種懶散的生活。”他憑著祖傳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傭人,養了一個“小家碧玉,溫柔而多情”的情婦,同時與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種風月場所尋歡作樂。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號“茶花女”的瑪格麗特小姐,並立刻展開了對她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為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妓女以出賣肉體和感情為職業,但她們也有自己不願意出賣的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她們看夠了人間的虛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愛情。所以當瑪格麗特把阿爾芒對她的愛慕當成了真正的愛情之後,就毫不猶豫地不顧一切地獻出了她的一切。

面對瑪格麗特的一片真情,阿爾芒卻始終不肯相信妓女也會有真正的愛情,所以從占有瑪格麗特的第二天起,就讓猜疑占據了他的心頭,第三天就認定瑪格麗特欺騙了他而發出了一封羞辱和譴責她的絕交信。然而,當他聽到朋友祝賀他得到了“可以替他爭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婦”瑪格麗特之後,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立刻後悔起來,並給瑪格麗特發出了請求寬恕的信。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阿爾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的分量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而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正如書中瑪格麗特當面怒斥阿爾芒時所說的那樣:“你,你不願意讓我知道你的景況,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你,總之,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的愛情,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這筆財產我們本來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寧願把自己弄得傾家蕩產,你這種成見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為我會把虛榮當著幸福嗎?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是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美麗的容顏帶來的卻是無限的哀愁與悲劇。而妓女,特別是美麗而又有才情的妓女,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是艱苦。比如杜十娘,情仇愛恨化作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思思、陳圓圓的命運也是令人感慨、令人無奈。而看過《茶花女》後才明白這樣的悲劇不只發生在中國。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

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著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奇怪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妓女,卻又要逼良為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髒、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聖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連聖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聖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也許這就是妓女的無奈吧。難得遇到一個動心之人,為他無怨的付出,為他無私的奉獻,為他甘願忍受痛苦,但換來的卻是誤解。就猶如一把利劍直刺中心臟,而她只能無語凝咽。仇也罷,怨也罷,這就是瑪格麗特可歌可泣的愛情。她的愛比一座貞節牌坊更崇高,更何況牌坊有時只是標榜和束縛,而這位妓女的愛情卻是熱情、純潔、真摯、奔放。所以看透了虛情假意、經歷了人間冷暖的妓女,一旦動情,就要比他人更看重愛情,也更渴望愛情。

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麗,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

大學生讀書筆記(二):《哈姆雷特》讀書筆記

《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覺得撲朔迷離的,或者說是最富於哲學意味的。其中如父王為惡叔所弒,王位被篡,母后與兇手亂倫而婚,王儲試圖復仇而裝瘋賣傻等情節,均可見於古老的北歐傳說,特別是丹麥歷史學家所著的《丹麥史》中。這些塵封已久的原始資料,本來只記載著一些粗略的情節和蒼白的姓名,毫無性格於動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我們卻發現自己生活在一群鮮活的人群中間,幾乎和他們休憩相關,禍福與共。特別不可思議的是,其中出現了一個幾百年來令世人嘆為觀止而有莫測高深的光輝典型。圍繞這個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問題。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瘋還是假瘋?這個性格的典型意義在哪裡?這些問題都不是單憑劇情就可以解決的。

實際上,哈姆雷特的尷尬在於以一個纖弱而又明達的心靈肩負著與其行為能力不相稱的重任。用歌德的說法:“這是一株橡樹給我栽在一個只應開放嬌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為,不可能成為英雄的人,就是那個“花瓶”;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復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樹”。一旦“橡樹”的根須膨脹開來,“花瓶” 就非給擠破不可,這就是悲劇。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環境的殘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這個獨特的性格在內涵方面顯得緻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顯得博大而深廣。正是這樣,有的專家便聲稱,哈姆雷特並不是一個客觀的過時的角色,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哲學的基本命題。因為剛剛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些事引發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諸事順逆的時候,他是不會考慮到這個問題的,那時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時的生活無疑是美好的,而現在,突如其來的這場悲劇迫使他正視生活陰暗的一面和人性醜陋的一面。

可以說,哈姆雷特對人生中陰暗的那一面還是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的。過去他對這一切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如今殘酷的現實迫使他面對這一切。他預感到,自己已經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個悲劇的命運中。如果他父親真是被害死的,那么為父報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敵人又是當今的國王,要想殺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無論多么困難,殺父之仇是不能不報的,而他當前的任務是要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來核實他的叔父是否殺害了他的父親。陰謀,暗算與殘殺,這些是違背哈姆雷特善良純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復仇的使命所必須的。處在人生中花樣年華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復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滿仇恨,使他內心陰暗而沉重,他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淵

更多文章
大學生讀書筆記之三杯茶
大學生讀書筆記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大學生讀書筆記之傅雷家書
大學生讀書筆記3000字
大學生寒假讀書筆記
大學生讀書筆記怎么寫
大學生讀書筆記大全
《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讀書筆記
大學生暑假讀書筆記
大學生讀書筆記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