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讀書筆記3篇

《老張的哲學》讀書筆記

老舍的著作——《老張的哲學》很讓人玩味。開篇就是一句話清楚而又糊塗的話:老張的哲學是“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錢本位”很清楚,一個:錢。但“三位一體”是哪三位呢?讀完全書後明白了,那“三位”無論是回,耶,佛;兵,學,商;還是官話,奉天話,山東話……,歸結一個還是:錢。我甚至想,老張本人怎么不姓“錢”呢。

有一點必須承認,老張雖然在職業上身兼數職,生活上三妻四妾,但是對待自己的人生哲學上,那是忠貞不二,堅定“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哲學思想不動搖。時時記心間,處處落實處!葛朗台跟他比,要汗顏,原來不如老張會算賬,會節儉;阿凡提中的巴依老爺跟他比,要自愧不如,原來不如老張會剝削,會賺錢。將來,當我想說某人“葛朗台”時,我應該改口稱為“老張”,這樣更親切,更真實。

老張是成功的,雖然老張是民國時期人物,但即便是放到現在,他依然是成功的典範。有錢才是硬道理。一切向錢看。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能使磨推鬼……這么多名言佳句警句,我看老張比我們現代人領悟得更深刻。應該說,老張是走在時代的前列。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了,以至大家沒空關心成功的過程,而只有時間看成功的結果。而結果就是一個:錢。

老張很快樂,我甚至可以感受到當錢落入他口袋時,他那種心花怒放的喜悅和莫大的成就感、滿足感。真是快樂啊!可是,除此以外,老張作為人的其它快樂還有嗎?老張有婚姻,但是沒有愛情;有家庭,但是沒有天倫之樂;有學生,但沒有一個學生肯尊敬地向他行個禮……更可悲的是,老張是錢的主人,可“錢”卻管著他。為了省錢,多遠的路他都可以不乘車而長途步行;口乾舌燥卻不願買一杯水,而只喝河水;他甚至讓自己餓肚子,更別說他不曾讓老婆吃過一頓好飯。而當他被迫捐了一筆款之後,他甚至記下了“恥辱”二,仿佛是出賣了最好的朋友。 等等,不一而足。這樣算來,老張的日子過得很痛苦。於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悲哀,無盡的悲哀。

在那樣的社會裡,李靜、龍鳳、王德、李應等等注定是悲哀的,因為,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

然而,老張的悲哀也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就如同老張的哲學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哲學。還有藍小山、南飛生等,而當時的社會卻正是由這樣一群君子似的小人主宰著,我能不說這是社會的悲哀嗎?

這樣的悲哀,又有誰能來拯救呢?所謂的宗教救不了,所謂的自治會救不了,所謂的教育救不了,所謂的政府救不了,所謂的大善人也救不了……我想,趙四倒是能救得了。

《老張的哲學》讀書筆記二

《老張的哲學》描寫了20年代前後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張,是舊北京一個無惡不作的無賴惡棍。他身兼兵、學、商三種職業,信仰回、耶、佛三種宗教;他信奉的是“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人生哲學。

《老張的哲學》是老舍獨特藝術個性形成的一個起點。老舍的幽默有自己的特點,其作品中的幽默總帶著難以掩飾的或濃或淡、或隱或現的悲劇色彩,他的幽默是使人啼笑皆非的幽默,在微笑中藏著苦澀的幽默,是喚起人們同情的幽默,是具有豐富語言技巧的幽默。

本書刻畫了兩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老張的哲學》的主人公老張,是舊北京一個無惡不作的無賴惡棍。他身兼兵、學、商三種職業,信仰回、耶、佛三種宗教;他信奉的是“錢本位加官本位”二位一體的人生哲學。《文博士》的留美博士,是一個不學無術卻精於權術的文痞政客,他打著留美博士的洋招牌,到處招搖撞騙,巴結權貴...

還以為這個老張是個正面人物,不料卻是個無恥下流的財迷!故事發生的地點是老舍一貫愛寫,也是所熟悉的老北京——北平。

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老張的哲學就是錢本位思想,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能吃虧!他當私塾老師,為的是騙學生的錢;他在衙門當差,為的是多領一份錢;他和孫八爺要好,那也是騙他的錢;他娶個廉價老婆,天天省吃儉用,那也是為了錢;以至於他後來放高利貸,逼迫龍軍官和李家的女兒來償債,都是為了錢!是的,這是老張的哲學,他沒有什麼其他的歪念,他一直貫守著自己的哲學理論,無奈他的哲學無意間改變了他人!

以老張的錢本位思想為線索,我們看到了老北平的許許多多……老張的私塾開來只不過是騙人的,老師到校長都是他,學的依舊是四書五經,就連吃喝也可以從學生身上榨取!北京有一個老張,難道沒有第二個?那個督學,也不過是一個用酒菜養肥的瞎豬,看不見學生的疾苦!

再到後來救世軍出現,給人民一絲希望,但是老張又看到了新的財路,和孫八人等來到救世軍中攪和,救世軍最後也是名存實亡,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實事!

故事裡曾經出現過兩對戀人慘烈的愛情,但是在老張的哲學思想干擾下,他們都走不到一起。不僅如此,李應作為男人的懦弱,李靜作為女人的愚蠢,或者說是忠貞?都叫人又氣又憐!

孫八不是壞人,只是個傻人,思想完全被老張所操縱,要他幹嗎就幹嗎!而孫守備作為一個老人,未了卻如此得開明,以至後來也是他改變了一切的格局。

這個格局的改變,老張的哲學失效了,但是李家和王家人的哲學還在作祟,最後的一切都是以悲劇收場……可悲……

除了感嘆故事內容以外,實在佩服老舍的寫作技巧,對於人物的刻畫,以及層層關係的描寫,更重要的是當時老北京的生活,寫得是如此地透徹!

到了今天,老舍寫的故事恐怕還在昭示著世人,難道現在沒有老張了嗎?難道沒有這書中的人物了嗎?不,我們有些劣根性尚未根除,歷史還在重演……

《季羨林的人生哲學》讀書筆記
哲學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讀了郭林生編著的《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一書,收穫頗多,這本書共十講,闡述了季羨林老先生安身立命、做人處世、治學態度、家庭倫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哲學思想,對我們來說,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之處。

安身立命,要從修養自身開始,做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對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對他人要有惻隱之心,要始終將仁愛存於心間,要心存善念,勤奮好學,要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困苦,要學會以禮待人,要遵守社會公德。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知之明、謙虛、仁愛、禮貌、善良、拼搏奮進等等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價值。

要學會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的存世哲學。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也好,得到也罷,必須持有正確的處世態度,才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要誠信做人,學會寬容,虛懷若谷,要從容鎮定、處變不驚,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要善於聽取逆耳忠言,要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學會適應環境。人只有學會了水的存世哲學,該曲折蜿蜒時就曲折蜿蜒,該堅持的時候就堅持,該後退的時候就後退,不能遷就的時候就奮起,那么人必能適應社會,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偉大宏圖。

要在處處皆有劍影刀光的環境中生存,必須學會三緘其口、寵辱不驚,正確對待世態炎涼,正確看待得意與失意,謹防兩面三刀的小人,有“難得糊塗”的情懷。做人都要經歷人世間的各種磨難,要想沒有事態變遷之快,有追之不及的感覺,若不想為之而無比痛苦,唯有“淡視”,才能為三界內匿藏的“劍影刀光”所不動。

要看清人生種種奢望,仿如鏡花水月。人世間有名利、金錢、虛妄、缺憾等各種虛幻的鏡像,要看清,不能深陷其中。要用旁觀者的情懷做當局者,不為一時的表象迷惑;在生活中要克制貪慾,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對名利應該保持平常心,為學者應該遵守“吾日三省吾身”的謙恭與真誠;要正確看待人生的缺憾,淡看得失,珍惜短暫歲月,填補人生方圓的缺口;在自然萬物中生存,要對自然表示尊重,適量索取,享受生活,安然度日。要走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迷惘之局,為自己找到一個理想之地,瀟灑地活。

要有身似浮雲心似海的坦蕩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清湛似水,不動如山,心似浮雲,纖塵不染,身如大海,坦蕩自然”的境界,是快樂之道。在做人上,有時忍耐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藝術;老馬再無識途日,應變得須變;要瀟灑看待當年勇,不受過去羈絆,恬淡自如生活,是勇者中的智者所為;在風風雨雨的人生中,心如明鏡、意如止水的境界值得我們去追求;在做事上,要做到盡人事,知天命,身似浮雲無羈絆,心如大海寬無垠;長命百歲的不二法門是養身不如養心。

要學會珍惜時間。時間匆匆如流水,攔得住一時,攔不住一世。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盡相同。它的腳步從每一個人身邊走過,千千萬萬的人卻不曾注意過,然而回過頭來再想挽留,卻為時已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寸光陰不可輕”,才不致讓彈指間的光陰變得索然無味。我們不能惶惶終日,要讓每一天都充實起來,用盡全力,勿令手閒。多活一天,就一定要有所收穫,把所得到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創造出更多價值,這才是一種最好的生死觀。做人做事要懂得“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道理,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要懂得為自己負責。要懂得時間是寶貴的生命,是無法替代的至寶。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用金錢買不來,只能靠自己爭取。

應當將季老的人生八鑒引以為人生之鑑。實話實說,無須掩飾,言為心聲,此乃謙;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寬以待物,此乃仁;不提風華,不畏老矣,閒且適之,此乃勇;事理廣達,懷納萬物,厭棄自封,此乃容;不貪富貴,不屑逢迎,心明意淨,此乃厚;不求沽名,不奢捷徑,剛直不悔,此乃真;莫守成規,莫陷陋習,心存乾坤,此乃泰;孝順恭敬,誠心正意,不求愚守,此乃德。通過學習以上人生八鑒,要掌握好謙虛與虛偽的距離,做到謙虛而不虛偽;要謹防絕頂聰明絕頂痴,留心賠了夫人又折兵;要留意阿諛奉承的小人和不齒曲意逢迎的君子;做人不沽名釣譽,做事不求終南捷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憤世嫉俗,也不要自我封閉或固步自封;要走出固執這個人生的圍城,要學會區分道德中的“珍珠”和“糟粕”。

《教育哲學》讀書筆記
哲學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為了讓我們能夠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能發現自己的可發展性,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教於有聲,育於無聲,教育有聲無聲之間完成使命。所有這些命題應然:教育應當成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發展性,然而,具體到個人,並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發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導人去看,去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並且,可發展性本身也還是個流動性概念,它本身亦能發展,故而,教育要輔佐人去發展自己的可發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發展,而發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發展性。人有可發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為有心靈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這些特性,這些特性使信息像陽光、雨露一樣被吸納。人的語言也因為人可以吸納各種不同類型的明示或暗示而變得豐富起來,豐富起來的語言本身又大大增強人的吸納能力。然而,這也正是人的可發展性強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語言豐富起來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強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長了的自己。

人有無限的潛能。為了激發這無限的潛能,我們必須要進行教育。

在《教育哲學》這本書中,要求我們要進行人的全面發展:即換個角度說,全面發展是人的內在要求,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是一種外在要求;人的要求與社會的要求,這兩個不同的要求,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礎上才是合理的,並且,只有當後者自覺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時,社會的要求才變成社會本身的內在要求,社會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邊呼喊的。

人的全面發展,在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時常提到。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等的口號的提出等,但當我們真正上課,在學校學習時可並非如此。所謂的“主課”可以隨時搶占“副課”的時間,每當做作業也可以忽略美術等課程的作業。在這些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眼中,成績被排在了首位。所謂“教書育人”,在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到“人是什麼”,這是為了我們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學習。

果然,作為未來的教育者,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