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優秀讀書筆記4篇

我帶著對成長的渴望,拜讀了莫國輝大哥哥筆下的《流年》。

這是一本講訴鄉村孩子童年的故事,他們生活的土地貧窮,家庭也平窮,但依然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享受著著愜意的童年生活。無論在哪裡生活都會有不平等和讓我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往事。侯童,阿偉,阿培用純真的友誼印下了童年的酸甜苦辣。他們就像桃園三兄弟,一人有難另外兩個就會奮不顧身的去幫助夥伴。雖然他們不夠強大但他們依然榮辱與共,齊心協力的打敗了“蛇王”兒子。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裡有光明也有醜陋的黑暗,更有我們無法改變的命運。故事的結局讓我覺得遺憾不夠完美,三個手足情深的夥伴因為性格走向了不同的結局,他們的命運讓我新潮跌宕,如果讓我續寫結局一定是所有的人經過流年,過上幸福的生活……

流水的光陰,花開花落的日子,這就是我們不一樣的童年,不管是開心還是悲傷都在我們成長的歲月里記載下了酸甜苦辣,這些往事就像發黃的書頁,褪色的相片映在我們的里……

黨員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2019優秀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凝聚著中央編譯局百餘名編譯專家無數心血的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寧專題文集》(以下簡稱“兩套文集”)是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戰略所取得的標誌性成果,也是中國百年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最具權威性的成果之一。兩套文集的出版得到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各級黨政幹部的高度重視,人們自覺地把兩套文集作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文獻。不僅如此,兩套文集的面世也很快引起了全社會廣大民眾的關注,剛剛上市,就呈現出熱銷的態勢。

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昭示出偉大的理論所具有的特殊的力量:一方面,它反映出新時期全社會全民族對理論思維的需求;另一方面,它進一步說明了馬克思主義所特有的理論的力量。恩格斯有一句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佳句:“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不僅科學的發展,而且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理論思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的發展環境和形勢。我們既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又要節省資源保護環境;既要調動一切因素改善民生,又要保證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既要立足於中國的發展壯大,又要充分考慮國際格局全球戰略,等等。在這種背景下,健康的、科學的發展無論如何不能僅僅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而必須求助於清醒的理論思維和理論智慧。

過去100多年的歷史發展已經證明,在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理解方面,在關於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方面,馬克思主義具有其他各種理論所不可比擬的特殊的理論力量。正因為如此,儘管過去100多年,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經歷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 經歷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但是,無論世界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世界思想界難以迴避的強大“磁場”。近兩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又一次在全球範圍內把人們對理性思維的渴求的目光聚焦到馬克思的理論上。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創新,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成果武裝黨員幹部民眾。我們必須善於用科學的理論思維把握現實的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解釋中國的發展經驗、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發現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加快發展促進和諧上。這正是黨中央在xx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戰略任務。

在這種意義上,兩套文集的應運而生具有特殊的意義。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兩套文集不僅努力使選材更精當、譯文更準確、編排更合理、資料更翔實,確保編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而且更好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邏輯和理論的力量。例如,在篇幅體量上,考慮到已經出版的經典著作的各種全集、選集和單行本的特點和局限性,兩套文集既防止篇幅過大,又防止失之過簡,定位於一個能夠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篇幅適中的基礎性和權威性讀本,從而較好地兼顧了理論探討學術研究和幹部民眾學習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在體例編排上,採用按年代編排與重要專著單獨設卷相結合、以及按專題性論述編排的編輯方法,既反映經典作家的思想發展歷程,又突出經典作家重要著作和重要理論問題的地位;特別是在著作的選取上,既考慮兼顧經典作家各個時期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重要思想的論述,又突出了他們著述中與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例如,突出了《資本論》及其與之相關的各種經濟學手稿的篇幅等),從而,既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又突出了它的現實針對性。

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簡要地揭示兩套文集中所包含的重要的思想邏輯、理論視野和方法論原則等等,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殊的力量,說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研讀這兩套文集所選取的經典著作,即“重讀經典”對於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所具有的特殊的意義。

重讀兩套文集所收錄的經典著作,我們再一次強烈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固有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實踐品格和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力量和當代價值之所在,也是我們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根據之所在。

通讀兩套文集,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來也沒有脫離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現實而封閉地構造任何理論體系,他們無論是對傳統哲學理論的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宗教批判、政治批判、資本邏輯批判,還是對科學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總結、對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追求、對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構想,都不是單純的理論描述的問題,不是簡單地以各種方式“解釋世界”的問題,而是深刻的現實批判和歷史分析,是推動“改變世界”的實踐問題。

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建構中,思想邏輯和歷史邏輯從來不是彼此分離、各自獨立的兩個邏輯,而是一個內在統一的邏輯,即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宗旨,批判和改變現存世界的邏輯。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價值關懷、理論視野、科學方法、批判精神,它的強大生命力和歷史意義,不僅不會局限於 19世紀,也絕不會為20世紀人類的理論與實踐所窮盡。甚至薩特、德希達這些思想家在分析人類社會的發展時,也明確強調馬克思主義對於當代人類、對於歷史發展,是不可超越和不可或缺的。重讀經典,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實踐品格,對於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防止理論研究中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我們發現,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有時存在著“弘揚馬克思學說當代價值”與“開展歷史文本解讀”之間的脫節,即存在著思想邏輯和歷史邏輯的分離。一方面,強調開展馬克思經典文本解讀的研究者,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為解讀而解讀”的現象,甚至把文本解讀複雜化、晦澀化、神秘化的傾向;另一方面,在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現實意義的研究者那裡,有時則存在著許多沒有文本依據的似是而非的、外在附著式的、貼標籤式的、表層類比式的“理論聯繫實際”。如果我們真正回到經典作家的思想精髓,就會發現,上述兩個方面,即思想的邏輯和歷史的邏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是不可分離的,缺少以馬克思經典精神的文本解讀為基礎的當代價值和意義的闡發往往缺少對於重大問題的理論穿透力和說服力,而脫離馬克思學說的當代批判指向的單純文本解讀則容易變成沒有現實力量的,純學術的邏輯推演。

重讀兩套文集所收錄的經典著作,我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世界思想”所包含的宏大的全球化視野和深刻的理論穿透力。這是我們在信息化全球化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依據和思想引領

馬克思恩格斯在工業文明尚未在全球範圍內充分發展充分展開的時代,已經通過工業文明的力量和資本的邏輯深刻地預見到了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指出,資本主義工業化運動結束了各個孤立的、彼此分離的民族歷史,開闢了“世界歷史進程”。工業化與現代性的不斷擴展、信息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強有力推進,使世界任何地方的本土問題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同全球問題和世界問題緊密交織在一起。今天我們生存在一個多元差異,又彼此生存攸關的全球化時代,面臨著眾多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就中國人生存最切近的語境而言,我們必須面對兩大現實:一是發達工業社會的狀況及其通過全球化進程對後開發中國家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二是中國在全球化時代的現代性選擇和社會發展路徑。這兩個方面的現實都既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經典作家歷來強調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地分析各國各地區的問題,但是,他們的“世界歷史思想”又清晰地告訴我們,對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問題,都必須放到全球化的視野中,放到共同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去審視。因此,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必須防止“本土問題”和“全球問題”、“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的脫節。我們所追求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的馬克思主義,具體說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毫無疑問必須把“中國問題”作為我們的落腳點和聚焦點,但是,決不能孤立地就中國問題而研究中國問題,必須學會從中國的視野去透視世界問題,進而從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視角去審視中國問題。我們發現,在現實的理論研究中,這一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有時我們會看到兩批不同的理論研究者在各自相對獨立地、分別地討論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例如,西方哲學研究和中國哲學研究的分野和彼此的成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脫節,等等。其結果,封閉地探討中國問題、孤立地描述世界問題、絕對地用世界問題來剪裁中國問題、絕對地強調中國問題的獨特性等片面現象在我們的研究中都不少見。在這種意義上,重讀經典,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球化視野,對於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重讀兩套文集所收錄的經典著作,我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所特有的植根於生活世界的人文關懷和民生情結。這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打動民眾、掌握民眾的理論力量之所在,是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礎之所在。

我們發現,普通民眾,甚至大多數黨員幹部通常很少直接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人們常常擔心經典作家思想深澀難懂、理論體系龐大、理論闡述複雜。實際上,我們如果閱讀一下經典作家的文本,就會為他們對現實人的生活世界的關心、對現實社會問題的分析所打動,為他們的深切的人文關懷和民生情結所打動。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理性和理論異常發達的德國,但是,他們對抽象的理論思辨和脫離實際的空洞的理論推演深惡痛絕,馬克思在批判德國哲學時曾指出, “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愛好寧靜孤寂,追求體系的完滿……就像一個巫師,煞有介事地念著咒語,誰也不懂得他在念叨什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明確把“現實的生活生產”當作歷史的基礎,反對脫離日常生活的歷史觀, 他們即使在研究巨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歷史現象時,也明確反對那種從幾條普遍的原理和觀點出發,停留于思辨的邏輯推演的抽象化研究方法。例如,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實踐時,總是把它作為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並揭示它的歷史的和現實的具體內涵;馬克思強調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時,其用意並非為人下一個定義,而是表明,對人的認識必須涉及到人的社會關係和生活世界的所有方面;馬克思在揭示現代社會運動時,並非抽象地推演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原理,而是深入到勞動、價值、生產、交換、流通、工資、資本、地租、利潤、價格、供給、需求、市場等社會經濟運動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同經典作家對於現實的生活世界、對人的具體存在、對人的生存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相比,倒是今天我們的許多理論研究具有抽象病的徵兆,不少理論研究把經典作家關於現實問題的有血有肉的理論分析變成了遠離生活世界的抽象的理論概念、理論原理和理論體系。因此,無論是我們的理論研究者,還是黨員幹部民眾,如果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些經典著作,一定會被深深地吸引住,一定會感受到偉大理論所特有的力量。

總之,這些經典著作帶給我們的不是抽象的理性思辨的王國,而是飽含人文關懷和人文價值,來自於實踐、來自於生活的理性邏輯和理論力量, 是真正以人為本、關心人、說服人的活的理論和文化精神。正如馬克思所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民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優秀讀書筆記
2019優秀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機緣巧合,讀過了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略有興趣,就深入了解了一番,讀過後,又找了許多其他人對這本書的觀點與看法,比較一番,作了此篇讀後感

先介紹下作者米蘭•昆德拉,捷克裔法國作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么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么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他從小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和教育,廣泛閱讀過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的他,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在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獨白》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從此便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確立重要地位。但是,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並且作者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在環境的壓迫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除小說外,昆德拉還出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以及《被叛賣的遺囑》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為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游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魘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像。 此時捷克政治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裡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裡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里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娜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著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了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重擊,在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

這本書是昆德拉的才華得到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字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上學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說風格。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小說從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昆德拉問題研究的重要特徵是拒絕得出結論,他認為是塞萬提斯讓人知道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字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本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本書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變得比大陸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本書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一切歸於一句: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或許太過於沉重,我自信並沒有真正完全將這本書讀懂,只是通過第三方視角來窺得了作者的部分意圖,但終歸是別人的觀點。等我變得更加成熟些後,我會將這本書再讀過,真正的去了解作者內心的世界。

優秀讀書筆記:香草不是笨小孩的讀書筆記
2019優秀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昨天下午我讀了《香草不是笨小孩》這本書,非常好看。

好看在什麼地方呢?好看在裡面的香草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她的一家有爸爸、媽媽、弟弟和保姆麥阿姨還有自己。全家每天過著幸福的生活。

香草不僅可愛、聰敏、聽話還很喜歡大自然呢!她會看見向日葵在跳舞,看見粉色的蚱蜢在修理牙齒。不過小香草有時做事有點兒太過分了,麥阿姨就會說香草是笨小孩、野孩子了。但是每天麥阿姨說後,媽媽就會說:“我們的香草才不是笨小孩呢。”應為在家裡媽媽是最愛香草的一個人。

讀完後,我就感覺這本書像一個美麗的故事,把我帶進香草的世界裡。

《談美書簡》優秀讀書筆記範文
《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書筆記
《了不起的蓋茨比》優秀讀書筆記
優秀讀書筆記範文:《你努力了嗎?》
《伊索寓言》優秀讀書筆記
《窗邊的小豆豆》優秀讀書筆記精選3篇
優秀讀書筆記:《海底兩萬里》
優秀讀書筆記大全:幸福是什麼
《繁星春水》優秀讀書筆記5篇
精選優秀讀書筆記的作文:《花頸鴿》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