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書心得

以前只要有事情我必須得會啊!無論任務多么艱巨自己就是要給老闆一個滿意的答卷。自己很辛苦,答卷交的越漂亮,活也就越來越多,一天24小時誰也無法改變,老闆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最終是自己不堪重負。還好自己意識到這一點不算晚,所以學會了去做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但這個認識還只是表面。

一次做項目,新來的一位大學生一起參與,由於不是她熟悉的業務,看到項目組的人都忙得很辛苦,她自己非常不好意思,幫忙又常幫倒忙。無意一次加班我分配任務,分工時我說後勤保障工作交給她來負責,她滿口說“好的,請大家放心”果然,那72個小時我們封閉工作,但是每頓一伙食生活起居都非常的舒適到位。項目結束後,她對我說“謝謝您,讓我感覺到了我存在的價值”。這對我又是一次觸動,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的價值,在任何一個環境中如果自己沒有感受到價值,內心都是一種折磨。像往常一樣自己做完每個事情,自己親力親為大夥是不是會感覺到自己的不信任,感覺不到他們自己的價值,那這樣的合作,不也相當於自己在浪費旁人的時間。這是我認識的更深一層。

看了盧安克的故事,自己不禁感慨,承受的力量!多么的準確,你能承受多少也決定了你的天地有多寬廣,你能承受的力量也決定了你的夥伴對你敞開的心扉。這也許是教育的方式不同,這也許是思考的方向不同,但這承受的力量正是我們自己在成長中積累的能量。盧安克的承受我看來並不代表逆來順受,是一種更大的正能量,來改變內心的力量。

謝謝,盧安克。

“邏輯自泥土中剝離”——每個面都有他自己的情況。

公平、公證!?談何容易。我們一個不算大的公司,處理一件小小的事情,不同當事人各自描述的情況都合情合理,幸好自己現在有給每方面發言的習慣,不然這些小小的事情都很難處理的適度合理。

看到書中這個章節,不僅感慨誰是犧牲品?誰又讓自己成為犧牲品?追求利益還是原始動力。如果一切都是誠信的,我看我們就不用契約了,一切都是信守承諾的,我看也不需要法庭了。對於利益追求很多人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不好的一面,這兩面都是做好充分準備的。但是這準備是不是能分好情況的準備和壞情況的準備呢?由終而始,你的終的定義更加重要。拿書中提到的房地產商,自己的錢打給了政府,政府又沒實現承諾,也沒有退錢導致了最後的結果,讓我看來還是被利蒙了眼。

天下熙熙皆為利而來,追利沒有問題,無非還是想過更好的生活,但是逐利有個大前提就是有命花,要是沒了這個前提那一切也等於是霧裡看花。

多一面去體會自然就會多一面的收穫多一面的準備。好的產品經理,設計產品都會有一個場景模擬的過程,要考慮自己產品的各種場景的適用性這樣才能出來經典的產品,做任何事情也是這樣,多去看到另一面的情況肯定是更好的。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有很多的障礙出現,但是無論是何種情況,去探尋去了解的心要是都沒有,那這個自然也不會有機會獲得。

這三個章節對我的觸動很大,書中還有很多讓自己看了有感觸的章節,“雙城故事”、“虐貓事件”、“非典”等等,這一切的“看見”讓我有了一種自己很淺薄的感覺,眼前看的好像只有報表,這一切對於柴靜的《看見》差太多了,我要看見的更多,要讓自己有更多的承受力量,再將這些轉化成為更大的行動力量,從而履行一個公民的責任。

謝謝,柴靜《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