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黨委黨建工作情況總結

四是貫徹落實“三項制度”,加強基層幹部監督。安康市關廟鎮和旬陽縣湧泉鄉傷農事件發生後,為了汲取教訓,縣委組織部、縣委基層辦實行了農村基層幹部作風義務監督員、幹部施政監督明白書和民眾監督意見落實反饋等三項制度,在幹部思想教育和民主監督上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切實保證農村基層幹部經常受教育、農民民眾長期得實惠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這項工作先在城關鎮進行了試點。我們在深入走訪民眾的基礎上,採取組織推薦和民眾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經民眾選舉,初步評選出40名義務監督員,並進行了公示。在正式名單確定後,縣委組織部、基層辦又召集了財政、民政、林業、土管、計生、農發辦的業務負責人分別就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培訓,頒發了聘書和義務監督員證。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廣大幹部民眾普遍反映良好。如城關鎮新華村義務監督員反映的本村村民張正華參與“門徒會”非法活動,在當地造成不良影響,且本人還享受了移民搬遷的優惠政策,民眾意見大。義務監督員將此情況反映上來後,縣委組織部立即下去查實,責令城關鎮黨委對此人進行批評教育,積極引導他走發家致富之路,同時要求村兩委會凡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做到公正、公開、透明,主動接受民眾監督。在執行退耕還林政策中,由於國家規定的不同區域的補助標準不同,執行的標準有變動,導致同一個村糧食補助不同,農民對政策又不夠了解,經常上訪、鬧事。聯盟村義務監督員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將情況反映到林業部門。林業部門通過媒體向老百姓宣傳了有關政策,使老百姓做到了心中有數,消除了怨氣、化解了矛盾、維護了穩定。

(四)以村級公房建設為依託,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得到加強。

針對縣鄉財政困難、集體經濟薄弱,開展農村黨員活動和教育陣地建設難度大的實際,縣委及其組織部門迎難而上,採取自有資金投入一點,本村黨員、幹部出資出勞贊助一點,爭取上級部門支持一點以及對原有集體公房裝修改造措施,解決了困擾多年的資金籌措難的問題,加大了公房建設力度。特別是小曙河鄉戰鬥村在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黨員幹部義務投工投勞,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建起了120平方米的村公房,花最少的錢,辦了最實的事,為全縣樹立了榜樣。止目前,全縣已有62個村有了“產權獨立、磚混結構、陳設規範、功能多樣”的黨員活動室和村委會辦公室,公房化率達到79%。其中26個村的電教室實現標準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