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形勢 主動求變 -黨建工作總結

三、以擴大黨的工作支撐面為目標,推動黨員作用發揮由街居黨員為主向依靠社區黨員力量轉變

海北街道黨工委所屬黨組織黨員共有387名,但在社區居住的黨員卻有1894名。在不斷探究社區黨建工作路子的過程中,街道黨工委充分認識到,要想把街道社區的各項事業搞上去,僅靠自身是不夠的,必須動員每一名社區成員的力量,特別是激發每一位社區黨員的參與熱情,在參與中增強他們的家園意識和奉獻社區的精神,在參與中為社區黨的建設不斷提供新的力量源泉。

實行“三卡”制度,建立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機制。“三卡”即社區黨員聯繫卡、活動登記卡和表現反饋卡。為了充分調動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街道黨工委一方面向社區黨員發放公開信、問卷調查和社區黨建工作宣傳提綱,倡議社區黨員不僅在單位做好黨員,還要在社區內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當好24小時黨員。另一方面,開展以“我是共產黨員、我為社區建設獻計獻策”為主題的徵求意見活動,收集合理化建議,轉變在職黨員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與此同時,各社區黨支部對在職黨員進行摸底造冊,建立了社區黨員聯繫卡、活動登記卡和表現反饋卡,通過“三卡”將社區黨支部、黨員和居民連成了一體。並定期向所在單位反饋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員活動的表現情況,增強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意識。社區黨支部還通過有效的共建網路和信息飯機制,對熱心於社區工作的在職黨員,開展評選表彰“社區優秀黨員”、“文明市民”等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增強了工作主動性

。這一做法得到了上級黨組織和有關領導的肯定,認為這是新形勢下對共產黨員八小時之外社會生活圈表現情況加強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去年市委組織部對新任縣處級幹部的轉正考核中,首次來到海北街道就考核對象在社區表現情況進行考察了解,促進了“三卡”制度的實行和推廣。

提要求、找崗位,發動在職黨員居住在社區、奉獻在社區。街道黨工委要求在職共產黨員在參加社區黨建中要做到“五個好”,即黨內好黨員、單位好職工、家庭好成員、樓鄰好領導、社區好公民。各社區黨支部為調動在職黨員的參與積極性,廣泛組織“好事從身邊做起”、“我為社區添光彩”等主題系列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街道約80%的離退休黨員參與,這項活動。實踐證明,居民民眾對社區的認同,首先源於對社區黨員、幹部的認同,良好的黨風可以帶出良好的社區民風。

廣泛組織志願者服務社區活動。為了給在職黨員創造更多的參與社區服務的機會,社區黨支部通過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伍,將廣大在職黨員編入其中。廣大在職黨員根據自己的知識層次和專業特長自覺為社區建設做貢獻。目前,全街道社區普遍建立了以社區在職黨員為骨幹、以社區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開展電器維修、法律諮詢、醫療保健等服務,進一步拓寬和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全街道有近3000多名黨員及居民民眾參加了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成為社區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社區服務的客體由原來的民政工作對象轉變為全體居民,服務主體由單位的民政性服務轉變為社區黨支部、志願者服務隊協調服務,服務的範圍由過去的民政化傾向服務轉變為全方位、全天侯的互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