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社區黨建工作總結

象山社區位於綏芬河市區繁華地帶,東至通天路、西至鐵路線、北起梨樹街、南至迎新街,地理位置繁華、交通便利。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樓房34棟、總戶數3275戶、人口9325人,其中流動戶887戶、2025人。轄區單位12家,社區現有工作人員9人,治安協管員2人,社區直管黨員47人,在職黨員81人。兩年來,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立足本社區實際,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思路,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服務民眾為重點,以創建和諧社區為目標,全力實施“125工程”有力的推動了社區整體工作的發展。社區先後榮獲“省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牡市級老齡工作先進集體”、“綏芬河市計畫生育和諧示範社區”、“綏芬河鎮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25工程即:抓好一個格局,建立兩個機制,開展好五項活動。

(一)抓好一個格局:以社區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由駐區單位黨組織代表、義工協代表.居民議事會成員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大格局。

(二)建立兩個機制: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社區黨支部建立了兩個機制,把黨支部建設、黨員管理和以黨員為骨幹的社區義工參與社區服務機製做到有機的結合,讓黨員參與社區社區建設,為居民服務形成一種制度,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帶頭作用,推動文明和諧社區的建設。

1.對在職黨員,加強監督,防止流於形式。

針對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社區黨支部採取“四卡一崗一制度”管理機制:

建立“四卡”管理:即是黨員基本情況卡、活動記錄卡、社區表現卡、社區表現反饋卡;推行黨員掛牌制度,在黨員中開展“亮身份、樹形象,爭做星級黨員”的主題活動;設立在職黨員認領公益崗位,根據社區實際,設立宣教、維權、幫扶、環保服務等7大類崗位,讓在職黨員結合自身的特長,志願認領1至2個崗位,並將崗位指責履行的情況,在“黨員社區活動卡”上登記,年底匯總,定期進行星級考核評比。通過“四卡一崗一制度”管理機制的建立,3名流動黨員重新找到了社區黨組織,做到了流動黨員關係不漏,黨員教育管理不停、黨組織生活不斷,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減。來自牡丹江機車車輛廠的時振明說,我是一名有17年黨齡的老黨員,在這裡開辦了一所中國小生作文學校,本以為再沒有機會參加黨組織活動了,心裡空蕩蕩的,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的家,社區黨組織領導主動找到了我,參加組織生活,這回我再也不為無處參加組織活動而苦惱了,真有種遊子找到母親的感覺。在黨支部這個溫暖的家裡,我經常參加組織活動,清明祭掃烈士墓、象山日黨員活動日,並堅持參加支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在學習中使自己再一次受到黨的教育,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帶動周圍的民眾共同前行,做黨旗下的一名合格的黨員,在邊城這塊熱土上,放射出灼熱的力量與光芒,為黨旗爭輝,為人生增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在時振明用自己開辦的這所作文學校的優勢,主動的承擔起社區貧困家庭的5名學生的作文輔導。他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風采。

2.對直管黨員,社區黨支部完善三級管理機制:社區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6人,形成支部引領團隊,黨員融入團隊,團隊凝聚民眾的態勢。把轄區內責任心強、熱心於社區建設、民眾威信高的離退休老黨員任黨小組長,建立健全黨小組、居民議事會,夼實了黨在社區的執政基礎,有效的發揮了基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社區的直管黨員趙德奎,任第二黨小組組長,積極組織開展民事調解、維護小區的治安,真正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為”受到了居民的廣泛稱讚。

3.幾年來,社區黨支部抓“服務民眾”這個宗旨,為了更便捷的服務於居民,支部開展了“一卡式”服務並建立了社區部落格,利用春季入戶發放“便民卡2900餘份,部落格開通5個月,訪問人數達 。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居民的溝通和聯繫。支部並圍繞“奉獻愛心、共建家園”這一主題,建立了以黨員為骨幹的五支義工服務隊伍:文藝宣傳隊、社區治安巡邏隊、中老年門球隊、社區環保隊、太極拳隊,實行無償服務,這五支隊伍常年服務於社區的各個角落,義工總人數達296人,他們積極參與社區的日常管理,在維護轄區衛生、治安環境,豐富居民業餘文化生活,在服務居民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建設和諧社區的主力軍。

(三)開展五項活動,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親和力

1.文體活動:

每逢重大節日,如3.8節、5.29計生協會紀念日、七一黨的生日、中秋節、建軍節等支部都會組織開展主題不同的文體活動,兩年里我們與駐區單位攜手舉辦大型廣場演出七場。社區的中老年門球隊,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門球賽,牡丹江,東寧、穆稜等臨近縣市的門球愛好者的也參加了比賽,參與人員達200餘人。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化品位。

2.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

針對社區的弱勢群體,社區黨支部時刻關心他們的冷暖,並切實的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困難。社區13歲的小女孩李影惠,和離異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體弱多病沒有固定收入,靠打零工生活。生活的非常艱難,支部了解她家情況後,把她列為“生育關懷行動”項目中,對她定期走訪慰問,送書和學習用品,鼓勵她堅強的面對生活,並為小女孩聯繫上愛心媽媽---李玉梅,愛心媽媽表示:要像親媽媽一樣,在精神和物質方面資助小影惠,直到她學業結束。小穎惠知道後,激動地說:感謝社區黨支部,感謝新媽媽,今後一定好好學習,來報答社會對她的關心。在去年的那場突如其來的5.12大地震、及為轄區患白血病的兒童小書賀,社區黨支部僅用5天的時間,募集善款8萬9千餘元,所籌的善款數目居11個社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