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工作職責

科任教師要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時事政治和教育理論,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和新基礎教育推廣性實驗,有良好的師德風貌,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努力落實學校辦學思想,強化質量意識,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為內鄉國中的教學質量穩定提高作出積極貢獻。

(一)教學風貌

1、嚴謹——嚴格管理,講究科學,啟發誘導,精益求精。

2、愛生——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言傳身教,良師益友。

3、負責——有事業心,有責任心,勇於實踐,不怕困難。

4、奉獻——講成績,比貢獻,團結奮鬥,共創佳績。

(二) 教學常規

1、要熟悉課程標準、教科書及必要的教參資料,認真制訂好一學期的教學計畫。

2、能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包括: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問題設計和課內外練習及作業等)。備課時要體現新基礎教育的理念並努力做到:

(1)既備課程標準、教材,又備學生實際;

(2)既備知識能力點,又備德育滲透點;

(3)既備有效教法,又備學法指導;

(4)既備書面練習作業,又備實驗實踐(操作)材料。

3、積極參加備課組集體備課,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在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原則上至少提前三課時寫好詳細教案,進課堂必須帶好教案。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過程的發展調整或修正課堂設計。教案必須具有以下十項內容:①課題;②教學目標(包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個方面);③教學重點和難點;④課型;⑤教法;⑥教學用具;⑦教學過程;⑧板書設計;⑨作業練習;⑩教學後記(提倡)。複習課、習題課、講評課都應有簡要教案。

4、教師應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教研要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思廣益、講求實效,要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備課組長應做好集體教研記錄。

5、學生作業是教學活動的反饋,是檢查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實踐活動。教師應做到:

(1)教師必須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經過精選向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作業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一般要求一課一次作業;

(2)教師應嚴格督促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習慣,不抄襲、書寫要工整、完整、準確、注意格式,對學生作業不認真,馬虎應付等不良現象應及時指出並責令更正或重做,以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批改作業應及時,認真,適當記載,並做講評。各科課堂作業,形式上採取面批、學生互批、小組批改、班級整體講評都可以,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全批全改,全批全改的次數每學期不得少於總量的90%;

(4)講評和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錯誤。

6、認真做好輔優補差工作,做到定點定時間定內容、有備課、有作業、有檢查,培養優秀生群體,提高合格率。

7、要培養學生邊學習、邊複習、邊鞏固的學習習慣。要把平時複習與階段複習結合起來。“雙基”的重點、關鍵、要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練運用。學完一課(或一章一單元)後,要引導學生理順、歸納、小結所學知識。對學生知識上的缺漏、問題要及時彌補、解決;學期、學年、畢業時的總複習,要適時進行,給學生留有消化、整理知識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