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感言2篇

有幸參加了為期四天的骨幹教師研修班,本以為這四天會是漫長而枯燥的,但當我真的坐在教室中聆聽著一位位教授學者精彩生動的報告,猶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讓我倍感清爽。正如李博士所說:在大影劇院看大片和在家看大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果真如此!從《對校園文化內涵及創建的思考》到《課堂教學轉型變革的策略研究》每一個報告無不給了我深深的感悟和很大的啟發。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非李偉勝教授的講座莫屬。

當李教授說到我們正在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小綿羊”時,我們哄堂大笑,覺得這個比喻十分有趣。但當他又說日本的老師正在把日本孩子培養成為“大灰狼”時,我心頭一緊,如此一來,我們中國的“小綿羊”終有一天豈不都被日本的“大灰狼”吃掉嗎?我們現在的教育都在做些什麼啊!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過多地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如厲聲的斥責批評、過多的規章制度,不都在逼著孩子做一隻只溫順的言聽計從的乖乖的“小綿羊”嗎?久而久之,他們只知道按照老師、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幹勁,只是每天過著兩點一線循規蹈矩的生活。在此,我不得不為自己曾經是一個把孩子訓練成為“小綿羊”的老師而感到慚愧。比如,怕學生課間過於吵鬧活躍,怕他們追逐打鬧滿頭是汗,怕他們發生意外事故,下課鈴一響,我就站在教室門口。看到老師嚴肅的神情,原本想嬉戲打鬧的學生一下子沒有了聲音,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拿起書本假裝看書的樣子,或拿起本子做些課堂作業,或跑去廁所放鬆。。。。。。在我的辛勤監督之下,班級的喧鬧聲沒有了,可同時班級的活躍性也消失了。漸漸地,從學生的臉上看不到往日豐富的表情,教室中也聽不到他們率真爽朗的笑聲,一個個都一下子“成熟”了起來。連往日最耍寶的一個男生也變的不苟言笑起來。同學之間不溝通不交流,只是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有的趴在桌上睡覺,有的趕著做回家作業,有的背單詞,有的兩眼呆呆地看著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看著這些日益麻木的學生,我也多次責問過自己:是不是當初我做錯了呢?課間十分鐘是該讓學生盡情玩耍還是像現在這樣“安靜”呢?我也矛盾過:現在是九年級,如果讓他們課間玩鬧的話,玩“瘋”了會不會影響下一節課呢?不敢掉以輕心啊!看看周圍的老師都是如此管理,我也就硬著頭皮堅持下去。但今天聽了李教授的話,我頓時領悟到:原來我們這種訓練“小綿羊”的方式是錯誤的!我們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如何傳授知識,如何讓學生考好試,而不去關注學生的心理與需求,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太平與寧靜,卻無情地剝奪了孩子們的快樂。現在我想通了,以後我不再做這樣的老師,我要把快樂還給孩子。課間十分鐘理應是他們嬉戲放鬆的時刻,即使他們大喊大叫,即使他們追跑打鬧,即使他們談論學習以外的東西,我也不會再去制止他們,只要他們開心了快樂了就好!我不想讓我們“中國製造的小綿羊”成為“日本製造的大灰狼”的盤中餐,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解除學生身上的枷鎖與束縛,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多注重他們個性的培養,多鼓勵他們創新。只有這樣,“大灰狼”只能對我們虎視眈眈卻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我們是生機勃勃,威猛勇敢的“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