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三的文章:如歌的行板

不是激越昂揚的衝鋒,不是艱難險阻的跋涉,不是硝煙瀰漫的戰爭,我認為值得擁有的高三,是一曲如歌的行板。從容而優美,不憂,也不懼。

這一支行板,有明快的段落。

一直很喜歡一個詞“dreamweaver”——追夢者。它透著浪漫的氣息,活潑的熱情,而不像我們傳統觀念中,孜孜以求則必忍辱負重。他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並且正在路途中。信念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這就是一個追夢者所有的財產。我常想,高三所謂的“痛苦”,就是丟失了夢想,丟失了信念支持的力量。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命是一張弓,那弓弦是夢想……震顫沉寂,箭枝紛散,箭手何時來捻弓呢?”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總是存在著,現實的瑣瑣碎碎我們總是不屑一顧,而正是這些雜亂和瑣碎,可以磨鈍夢想的稜角,把任何事情都變成壓迫。讓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為了什麼。

記得高三的一次命題作文,題目是:快樂的高三生活。大家都笑了,以為這是一個苦澀的諷刺。能編織出快樂,或許也只不過是從生活小事中找出一點趣味聊以自慰,或是將黑暗後的黎明作為交換的條件。而這些快樂,都因為淺顯而不足以支撐一個長長的征程。只有掌握命運的責任感能給我們真正的愉悅,即使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沒有痛苦可言。追夢者,才是快樂的。那次作文我寫道,我願意做一個追夢者。

追夢者,一節一拍都走得穩妥和堅定,走向生命的華彩樂章。

這一支行板,也有柔和的章節。

忙碌讓我們變得簡單,更簡單。或許這也在“適者生存”的法則指導下,因為現實不允許敏感柔弱的存在。在教室里偶然抬頭,疲憊的眼睛看見窗外的樹,冒出這個春天的第一點新綠。卻忽然發現自己沒有欣喜的感覺。冬日溫暖的教室里,玻璃窗上的霧氣也再沒有人去塗畫。夜歸的路上,路燈靜靜灑下的橙色光線怎么變得冰冷?初夏的暴雨也不再帶來泥土的清香。不易動容,總是像個局外人一樣冷眼旁觀。很少開懷,很少流淚。

有一日看到白居易的詩,“春之日,我愛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我愛其泉氵亭氵亭,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醒,起人心情。”發現心靈的簡單可以讓葳蕤的世界變得一片荒蕪。冥冥中有一種單純的渴望,或是暢談痛飲,或是聆聽天籟,陶醉於管瑟琴弦,流觴曲水,與漁樵對晤,尋覓知音……在現實中,我感到累了。

挑燈夜戰的疲憊,一夜香甜的睡眠便能彌補;而心靈的疲憊,是真正的疲憊。生活的腳步匆匆,一刻也不停。襲來的麻木和厭煩讓簡單的心無法抵禦。需要的不僅是睡眠,還有心靈的休憩。

聯考前的一周,我每天都去圖書館,在午休時讀些散文、詩集。不去功利地想它們對考試有哪些幫助,那些哲理或詩情已讓我在窒息的空氣中得到喘息。

生活擁有快的節奏,但仍然可以是悠揚的,雅致的,優美的。

畢淑敏說,“一個人,如果在青春的時期能濃墨重彩地畫上一筆,那么他無論是年老時回首過去,還是年輕時向前奮進,都會充滿鬥志,他的生命就會贏得一種硬度與光彩。”我們這些年輕人大概都會心領神會罷。這人生路途中的一小段,親歷了,也並不荊棘遍地或驚險刺激。它是一曲如歌的行板,從容而優美,不憂,也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