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高三學生:(六)要追求最佳複習效果

(3)整理筆記法。在複習過程中的整理筆記,是指要把預習、課堂學習和複習等學習過程中所記的筆記串聯起來進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為一份經過加工和提煉的複習資料。整理筆記的過程往往是一個知識深化、簡化的過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精練,最好還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可以使這份經過加工整理後的筆記成為階段複習和重要考試前複習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發現法。複習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於重複課本的內容,而應該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有所發現。所謂"溫故而知新"也就是這個道理。要在複習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質疑",也就是提出問題。對於知識,不僅要懂“是什麼”的問題,而且還要懂得“為什麼”的問題。

4、應化整為零、分散複習,因為我們的短時記憶容量很有限。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短時記憶只能容納7±2個項目,一個項目構成一個知識組塊,我們頭腦里的知識組塊容量越大,我們記憶的知識就越多。一般地說,頭腦中數字知識越多的人記憶數字的能力越強,數理化公式記得越多者,記新的數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背得多的人記憶古文能力越強,外語單詞記得多的人記憶外語單詞越容易。廣背博記的人往往記憶力超群。怎樣才能廣背博記呢?最好的效果是分散複習材料和複習時間。例如集中複習1小時不如把這1小時分成幾次使用好,假如白天學習了50個單詞或一段古文,與其晚上集中1小時複習,不如把它分成晚上複習30分鐘,第二天複習15分鐘,第四天複習10分鐘,一周后複習5分鐘。這樣既針對了遺忘規律,又降低了大腦因時間過長而形成的抑制,還強化了記憶。分散複習材料也是如此。一篇文章整記不如分段記憶。一次記50個單詞,不如分兩次三次記憶。值得一提的是,採用分散記憶的方法要巧妙安排時間,複習時重複的次數越多,間隔的時間就應越長,每次複習的時間應逐次縮短。

5、應交叉複習,因為同一類型知識的單調重複容易降低效率。心理學研究說明,將兩種同類材料放在一起複習容易產生互相干擾;將兩種不同材料放在一起複習,會產生新異刺激,這種刺激可促使大腦細胞十分活躍,從而增強記憶效果。複習時應該文理交叉,長短結合,不要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6、要多感官協同複習,因為單聲道總不如立體聲。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要求三組學生記住10幅畫的內容,第一組只聽別人說畫上的內容,第二組只看畫上的內容,第三組邊聽邊看。結果第一組記住60%,第二組記住70%,第三組記住89%。這個實驗說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於一個對象效果最佳。只看不讀,不如既看且讀;既看且讀不如看讀寫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入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7、可多形式多方法複習,因為複習也會因人而異,決不能生搬硬套。我比較推崇趣味聯想法,爭論法,問答法,縱橫聯繫法,對比法。這些都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