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山谷中的謎底有感:彎曲是種智慧

文章描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因特殊的風嚮導致東坡的雪比西坡大。西坡長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而東坡的樹木中卻只有雪松頑強地活了下來。這是因為東坡的雪松在枝丫上積雪較厚時,就向下彎,待雪落地之後,便彈回原位,一次又一次彎曲、反彈,以退為進,沒有像東坡的其它樹那樣被雪壓斷枝丫而失去生機,活了下來。

文章雖短,但如一塊巨石,投入我的心湖,激起萬丈波瀾:雪松能在大雪紛飛的東坡一直活下去,靠的並不是與風雪正面抗爭,而是彎曲樹枝,待樹枝上的雪落下再反彈。這是一種多么智慧的作法,面對壓力與逆境彎曲、退讓並不是膽小、懦弱,而是需要勇氣與智慧才能做出的。生活中,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我們不也需要學會退讓,恰當地以退為進嗎?

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統帥韓信出身貧踐,父母雙亡。一次,有人見他身材高大且時常佩帶寶劍,便攔住他說:“你若有膽量,就拔劍與我一比高下;如果是懦夫,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面對別人的挑釁,韓信並沒有動怒,拔劍與挑釁之人打鬥,而是忍氣吞聲,從那人的胯下鑽過,也沒說什麼便離開了。這從古流傳至今的故事《胯下之辱》,不正說明了這個問題嗎?如果韓信一激便怒,拔劍與挑釁之人打鬥,無論是誰受傷或傷人性命,都將失去健康的身體或惹來牢獄之災,心中即便再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能力再強也無用武之地了。因此,韓信沒有做無謂的抗爭,而是選擇了忍“胯下之辱”,選擇了退讓。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懦弱的,但我卻覺得如果在應該忍耐、退讓的時候意氣用事,不是勇敢是魯莽;他忍了,退讓了,才是真正有勇氣,更是有智慧的表現,也正是因為這種智慧使他最終成就了大業。

1934年10月,紅軍在戰略失利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情況下,開始了長征。長徵實際上是一種戰略轉移,一方面保存軍隊主力,另一方面可以招集更多的兵力。直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個部隊在甘肅會寧會合,結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路灑滿了紅軍戰士的血與汗,更凝結了紅軍領導人的智慧。這智慧同樣表現在他們懂得退讓,以退為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如果再固守原來的根據地,便有滅頂之災;所以紅軍果斷放棄根據地,以長征的形式保留軍隊主力,一路上實行土地革命、做宣傳,保存並發展自己,等到時機成熟,才重整旗鼓與敵人正面開戰。

現實生活中,這種懂得退讓的智慧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一道數學難題使絞盡腦汁仍不會做的我十分著急,萬般無奈下,我放下筆離開書桌,走到花園裡,不再去想題目了。在花園裡漫步,聆聽鳥語、聞著花香,我心情無比舒暢。回到屋裡,突然就豁然開朗,有了解題的方法。

那時,我去花園散步,僅僅是因為做題有些累了,但現在想起來,我那隨意做的決定,還是挺有智慧的呢!當難題怎么也無法做出的時候,一直絞盡腦汁的思考,還真未必能想出答案,而出門散散心,想想愉快的事,休息一下,放鬆一下,不那么緊張了,題目自然也就想明白了。這件簡單的小事說明的道理和雪松彎曲樹枝,使雪落下是一樣的,同樣說明面對壓力,彎曲退讓也是一種智慧。

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困難,我們總想正面去攻擊壓力、困難,並克服它們,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但我們為何不做出適當的退讓呢?就如雪松那樣以彎曲緩解雪的重量,像韓信般能伸能屈為理想忍一時之辱,像紅軍般保存實力,以退為進……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曾說過:“如果你的生命里注定要忍受,那么說自己不能忍,就是懦弱,就是缺失勇氣。”彎曲、退讓是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