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後感:讀《論語》有感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論語》是孔夫子及其弟子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高度濃縮,其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我們都耳熟能詳,而于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于丹用她深厚的學識、嫻熟的口才和獨到的體會,讓我們穿越時間的隧道,身臨夫子教導的場景,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樸素而溫暖。   這本書談的是關於心態的話題,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是諸如淡定、平靜、坦然之類。反覆提及的觀點是: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她說我們無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因此只能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但是,外面的世界總是在被人左右的,當一個生活在總被人隨意左右的世界裡的人,並且還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心的時候,這可能會快樂嗎?適應和面對社會是必須的,不適應社會的內心必然是不快樂的,但是,苛責內心決不是適應的方式。心理學講擁有健康和積極的心態,所強調的是我們要能夠從各種不同生存狀態中從不同的角度尋找到能夠讓我有足夠的生存勇氣和快樂體驗的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相關文章:
關於論語讀後感1500字大全
論語讀後感1500字
論語讀後感100字
《于丹論語心得》的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2000字
《論語》1500字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800字
《論語》讀後感600字
論語讀書筆記600字
關於論語讀後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