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一年級學生邊城讀後感

關於高中一年級學生邊城讀後感

有人曾這樣評論過《邊城》:“小說充溢無所不在的詩意,讀後不免醉人耳目,痴人心腸,於浮躁之中長出幾絲寧靜的嚮往與思索。”的確,《邊城》就好像是一首一氣呵成的抒情詩,給人展現了世界一小角隅的鄉村。而《邊城》之所以給人以詩的感受,在於多方面的元素的匯聚。

《邊城》詩意的體現,我覺得首先體現在它語言的簡單、明淨、平實無華。我覺得這正體現了一種真實,而真實才是最美的。

沈從文描寫的自然,是自然的,從來都不是作為陪襯物而存在的。讀沈從文的作品,很大的感受便是他對於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充滿不可言說的愛與溫情的。在他的眼裡,世界不是先是人,再是作為背景的大自然,而是大自然和人,它們是和諧共處的。正因為如此,沈從文的自然描寫,簡單而又真實。在第十三章的開頭有這樣一段描述:“天快夜了,別的雀予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鵑叫個不息。石頭泥土為白日曬了一整天,到這時節皆放散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且有甲蟲類氣味。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的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這裡絲毫感受不到沈從文的刻意——通過景物描寫來襯托出翠翠心中那些薄薄的淒涼,反之是一種極和諧的卻又真實的如詩般的意境與心境。

沈從文也很好地將古詩詞融入到自然中。在第二章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水中游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柳宗元《小石潭記》也有相似的描寫:“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下見小譚,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這種自然的和諧之意境在文字間流淌,再藉助以往的古詩文,使得小說極富詩的氣息與韻味。

沈從文描寫自然的文字,特別的乾淨清澈,在真實中營造了詩意。

《邊城》詩意的體現,我覺得還在於注入了歌聲和夢的元素。

在小說第二章巾,就出現了茶峒人的夢——“一切總永遠那么靜寂,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存這種寂寞里過去。一份安靜增加了人對於‘人事’的思索,乃,增加了夢。”而在描寫妓女的時候,又出現了夢——“尤其是婦人,痴到無可形容,男子過了約定時間不回來,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見船攏了岸,一個人遙遙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存寂靜安閒的茶峒,在一份平靜的同時,人不免多了一份單調與孤寂,因此好像總希望遠處有什麼將自己掠走,或者給自己的生活多少帶點新鮮的東西。這種夢,是能給人一定安慰與企盼的。這種剝夢的描述,極富詩的夢幻色彩。

而“歌”則在小說中屢屢出現,爺爺的歌,翠舉的歌,二老的歌,翠翠父親的歌。而歌中,“情歌”占了很大的篇幅。只需閉口想想當時的情景,一個男子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孩站在碧溪岍對溪高崖上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幅怎樣富有詩意的美景了。而翠翠的歌唱,爺爺的歌唱,總給人一種單純的快樂,一種抒情的韻味。

沈從文甚至將兩者結合起來:“翠翠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米,仿佛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躥過懸崖半腰,——去作什麼呢?摘虎耳草!”這個夢不僅給翠翠帶來了樂趣,也表明翠翠對二老的喜愛。沈從文以夢中的歌的形式,營造了詩般的氛圍。

然而《邊城》的詩意最主要的體現,還在於其中所漫溢出來似煙如霧的憂傷的基調。

《邊城》中那股淡淡的憂傷從行文的一開始便一直籠罩在人們的心頭——翠翠母親和父親的愛情和死亡。而沈從文在《邊城》的新題記中,死亡就提到了很多——“半路見路劫致死者數人”、“村中有死者人家”、“二十三年母親死去”。

《邊城》中的憂傷是複雜的。

它有可能有對於命運、死亡的一種無奈。沈從文曾在《水雲》中說“一切充滿了善,充滿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處足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良善與單純的希望終難免產生悲劇”。舉翠與二老儺送本就是互相喜歡的,兩個人義足如此的善良,純樸,但是卻因為不湊巧,陰差陽錯,甚至可能重演翠翠母親和父親的愛情悲劇,這是一種命運無奈的悲劇。而翠翠在小說第四章中,就忽然起了一個怕人的想頭,她想:“假若爺爺死了”。而文中爺爺一直在擔心自己死後翠翠怎么辦,然而死乃是人生活的自然規律,這又是一層無奈。

《邊城》的憂傷,還可能是寂寞的憂傷。小說一開始的寧靜悠閒便讓我有種寂寞的感覺。“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小說里提到了很多翠翠那種羨慕的目光,先是新娘子,再是“翠翠注視那女孩,發現了女孩子手上還帶得有一副麻花鉸的銀手鐲,閃著白白的亮光,心中有點兒愛羨”,“只望著這一行人中那個女孩子身後發痴”。這都反映了翠翠心中那種由於寂寞單調而生出來的隱隱的渴望,雖然只是那么一點點,但是卻被沈從文捕捉到了,讓人對翠翠、對老人不免有份憐憫在裡頭。

《邊城》的憂傷,也是沈從文懷古的憂傷。《邊城》中想要表現的“優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正在遭遇現代文明的衝擊。正如汪曾祺所說:“《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它好像是真實的,因為曾經確實存在,卻好像又是夢幻的因為現在它在消逝。沈從文懷著一種“懷古的幽情”,不免有種惋惜的情感包裹在文字間。

沈從文在《關於西南漆器及其他》中說:“這個作品原來是那么情緒複雜背景鮮明中完成的。過去的失業,生活中的壓抑、痛苦,以及音樂和圖畫吸人生命總量,形成的素樸激隋、鏇律和節度,都融匯而為一道長流,傾注入作品模式中,得到一回完全的鑄造。”《邊城》就好似一首鋼琴曲:主鏇律的音符簡潔,明淨;然而復調中卻流露著憂傷。沈從文雅致的文字,對夢和歌的巧妙運用以及整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憂傷,使這部作品充滿了詩意,給人以自然的美的享受。

這篇關於高中一年級學生邊城讀後感,就為大家呈現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

相關內容
邊城讀後感2000字左右
《邊城》讀後感1500
邊城讀後感2000字大全
《邊城》讀後感1000字
《邊城》讀後感600字
精選高中生的讀後感:邊城讀後感作文
高中讀後感:《邊城》雜想錄
讀後感作文800字:讀《邊城》有感
高中生讀後感1200字:《邊城》讀後感
國中生讀後感作文:邊城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