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讀後感:吶喊讀後感

《吶喊》是魯迅於1918—1922年所作小說編成的集。他批判了封建社會的弊端,揭露了黑暗勢力的醜惡嘴臉,並如他自己所說的“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與讀其他小數不同,讀《吶喊》里的小說,時刻都能感受到其所塑造人物形象的鮮明特點,能感受到這個人物濃縮或折射的那一部分社會或一部分人的影子,能感受到這影子背後隱藏著的複雜的魯迅情感。  是的,魯迅的情感是複雜的,甚至是矛盾的。  在投身於偉大的民主革命前,他的情感矛盾了。面對當時黑暗的現狀、愚昧的國民以及救國救民的重任,他想退縮,想消極地迴避,想懦弱的躲開,以至於有了“鐵屋子”這一著名的比喻。他說:“一座封閉不可打破的鐵屋子,裡面睡著許多人,再過一會,這些人都將在昏睡中死去,你現在大嚷將它們都吵起來後,使他們最後痛苦地窒息死去,你覺得對得起它們嗎?”明顯的,他差點對中國的社會及民眾喪失了信心。然而他畢竟沒有被困難嚇倒,依然操起利劍似的筆端,投身於革命中,刻畫出一張張醜惡的嘴臉,教人們認清它並撕碎它。《鴨的喜劇》就抒發了他對面對悲觀境遇一味消極迴避的態度的反對與批判,再次證明了他在矛盾心情中選擇的正確立場。

鬥爭中,他的心情又矛盾了,面對遭受封建制度迫害已久的愚昧的民眾。一方面,他“怒其不爭”。《病》中刻畫的老栓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治病,竟用錢換來沾滿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最後他的兒子還是成為了黑暗的封建勢力的犧牲品;一方面他又“哀其不幸”。《明天》中的單四嫂子用畢生的積蓄還來對自己兒子生命的最後一點希望,換來對明天的最後一點期盼。然而,明天的到來卻讓她徹底的絕望了,他的兒子最終還是死了。《狂人日記》中借狂人之口對下一代中國孩子的成長發出擔憂與悲傷的吶喊。顯然作者對封建制度下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無限的同情。同時,在這種複雜情感的影響下,《阿q正傳》橫空出世。作者在筆下對阿q傾注的情感不正是作者在心底對那時中國國民的那種怒火,那種哀傷嗎?最終,作者還是堅持了下去,就像一位醫生對他的病人不放棄最後一線希望,

生活中,他的情感也是矛盾的。一方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當時冷漠無情的社會氛圍下,作者的心也曾結上了冰霜。然而,冬日的寒冷終將被春日的溫暖所取代,野火燒過的荒原終將被春風再次吹綠。《一件小事》中的車夫對別人真情的幫助和善良的流露,融化了作者心中的冷淡,並以此,作者不斷警醒告誡自己,從此,一直保持著心靈的溫度。在生活情感的矛盾中,作者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還有,他在奮鬥中孤獨下的矛盾。一方面,它既希望與廣大的知識分子,希望它們也能站起來與自己並肩作戰。一方面,他認清了當時中國封建制度下知識分子的無能與軟弱。在這種矛盾下,他選擇了為喚醒知識分子而鬥爭吶喊。為此所創作的孔乙己和白光猶如兩柄利劍插入了落後害人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軟肋。

在情感的矛盾中,他朝著光明而前進。有時可能在徘徊,有時可能在停歇,但他從來沒有後退。艱難險阻,堅定了他必勝的信念;風雨雷電,阻不住他堅定的步伐……

《吶喊》讀後感800字
魯迅《吶喊》讀後感400字
吶喊讀後感800字
關於吶喊的讀後感700字精選
高二讀後感:讀吶喊後的心得體會
高中生讀後感:讀吶喊後的感想
關於吶喊的讀後感500字範文
高一讀後感:讀吶喊有感
魯迅《吶喊》|高中生暑假讀後感5篇
高中生暑假吶喊讀後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