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吶喊》讀後感400字

【魯迅小說集《吶喊》】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魯迅《吶喊》讀後感400字

提起“紅色經典”,說實話,我不知道它有哪些代表作。想起了《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有人說《白毛女》也是?恍惚間想起了我唯一看過的《吶喊》,它應該也是一本紅色經典書籍吧!

高中時學到《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部經典小說,至於它其中包含那些文章?記不清了,於是,又從圖書館借來翻閱。

看到了《故鄉》,《藥》,《孔乙己》,曾經很熟悉的文章,再次閱讀是我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感慨老先生文筆的犀利,入木三分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情況和人物性格。

比如《藥》,作品描寫華老栓用被劊子手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人民大眾受到封建社會的壓迫。揭露了統治者(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讚揚了夏瑜的革命英雄精神與氣節,痛惜了民眾的落後和無知。

先生寫這個《吶喊》,是希望喚醒許許多多在小鐵屋裡沉睡的人們,激勵著當時中國人,向被深深蒙在鼓裡的國人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

而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在,我們的祖國更需要我們團結起來,面對強權主義,反對“xx”,反對“分裂”!

先生已經去了,吶喊的人還會有,但還有像先生喊得那么有力的人嗎?

讀《吶喊》有感400字

暑假,我看完了魯迅寫的一本書《吶喊》,這本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不幸者讓我最傷感的一篇是《阿q正傳》,它主要講:一個叫阿q的人,他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他有沒有固定的工作,只給人們做短工,割麥,舂米,撐船等。不管誰打他,他都會想:我總算被他打了,這世界真不像樣……便愉快的到酒店裡喝了幾碗酒和別人調笑一通,愉快的回到了土谷祠 。到後來,人們很少叫他工作,他打聽到了,一個叫小d的人搶了他的工作,別人都叫他了。當阿q遇到他時他們便打了起來不分勝敗,但人們還是不叫阿q。阿q偷了兩個蘿蔔,便進城去了。當阿q回來時,就變富裕了,這些錢都是阿q來的。阿q最後是被槍斃死的。

在《吶喊》這本書中,魯迅沉痛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從昏睡中入死滅”的不幸者,他懷著極大的同情“哀其不幸”,又懷著急切的心情“怒其不爭”。這些小說實質上是對近代中國人靈魂的偉大拷問,也是在醫人之心。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在近代,人們生活是那么困苦,沒有社會規定,也沒有法律法規,那時的人們生活的十分迷茫,不知道未來,也沒有自己的理想。而現在,有了各種規定,也有了法律法規,人們十分醒悟,能知道未來,了解過去,只要努力就有光明的未來,所以我們可以快樂安心地成長。

更多文章
吶喊讀後感800字
魯迅吶喊讀後感200字範文
《吶喊》讀後感100字
吶喊讀後感600字
讀《吶喊》有感
讀吶喊有感
《吶喊》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