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吶喊讀後感200字範文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大多心裡是沉重的,他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個病態的靈魂,如被科舉制度毒害的孔乙已,愚昧麻木無助可憐的單四嫂子,愚昧殘忍的華老栓及其他看客們,愚昧麻木的中年閏土,當然還有永遠的阿q,然而正像魯迅先生自述的那樣:“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不管他是如何如何痛心疾首地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然而他所做的一切確實都是在“以巨大的愛,為被侮辱和被損害者悲哀,叫喊和戰鬥”著。所以他的作品才有著這樣的穿越時間的力量。

也許是因為接觸了先進的思想讓魯迅先生看出了世人的麻木,但是更重要的也許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說“有誰是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是啊,他原本應是富貴人家卻因為父親的患病逐漸落寞了,看到自序中這樣一段描寫“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裡,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質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檯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這樣的經歷使少年魯迅體會到人情冷暖,並且逐漸在魯迅原本天真的心裡放大生根,讓他總能敏感的感觸到冰冷與火熱。

在《吶喊》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描寫,比如《自序》中“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示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再如《藥》中“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可見魯迅先生對愚昧麻木的國人深深的悲哀,卻也堅定了他成為想“精神醫生”的決心。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明天》里單四嫂的兒子夭折之後,王九媽幫著做喪事“王九媽便發命令,燒了一串紙錢;又將兩條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單四嫂子借了兩塊洋錢,給幫忙的人備飯”,“王九媽又幫她煮了飯,凡是動過手開過口的人都吃了飯”,看到這裡頓時覺得心中一涼,單四嫂家裡已經沒有了可以依靠的丈夫又剛剛死了兒子,不知那些“動過手的人“是如何腆著臉將飯填進肚子裡的。

我記得很久之前國小學了小說《故鄉》,課本中只節選了那些溫暖的美好童年,然而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的天空”。當時只感覺是少年魯迅覺得院牆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又或者是思想,現在看來卻多了些悲哀與無奈。

魯迅先生在《幸福的家庭》里這樣寫道“那作品像太陽的光一樣,從無限的光源中湧出來,不像石火,用鐵和石敲出來,這才是是真藝術。“也許這就是魯迅先生對自己作品的期望,他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喚醒世人麻木心靈深層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