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老師個人成長計畫

告別了假期的慵懶,迎來了新學期的忙碌。假期中參加了不同的培訓和學習,也不斷反思了自己在上學年的工作和學習,真是喜憂參半。新的學期,又一次面對畢業班,我又開始了新的挑戰。在新的征程中,我將不斷地思考、反思、成長。為了圓滿完成新學年的教學任務,使日常的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也為迎接明年的畢業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現結合個人情況和所任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我的個人成長計畫。

一、自我分析

雖然從教多年,但是隨著教改的不斷更新,我仍覺教學經驗很匱乏,尤其是在鑽研教材方面,智慧型公式在別人的程式下加工,沒有更多的創新,解讀能力差。平時的工作更是,缺少課題研究的意識,缺少與人的交流,和發表見解的勇氣。在學習上更是對自己有所放鬆,以工作代替了學習,導致自己迷失了發展方向。由於缺乏學習,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學習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論功底不紮實,缺乏理論積澱。以上種種均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擔任的六年級(2)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參差不齊,高低不一。,從總體上看,語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比較差,大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較淡。也有不少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思維不夠靈活。主要表現在: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夠專心,要求動腦、動手等思維性較強的題目部分學生不知所措,所以應付了事,作業書寫不夠整潔;課外閱讀的興趣有所增強,但課外閱讀習慣差,知識面狹窄;知識運用不夠靈活,理解、感悟比較膚淺,語言表達能力弱,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內容空,讀起來乾癟無味;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有一半左右學生有較強的朗讀興趣,因此新學期中,要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著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發展目標和相應措施

a.朱熹有一首詩說的好,“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才能讓自己不斷地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本著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多總結的原則,特做計畫如下: 

1、有意識、有計畫地閱讀一些名篇佳作。不斷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並付諸實踐,不斷更新知識,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與時俱進。注意把握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且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使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體。

2、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把教學能力的提高落實在每一天的課堂教學中。.上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內容,廣泛參閱教學資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並與備課組的其他老師共同商討,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案。授課過程中,依照設計好的教案,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始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3、 養成及時反思和勤於積累的習慣。 認真撰寫教學札記,寫好教學反思。不斷完善自我。。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