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主要目標思路建議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0元,增長7.4%。農民人均純收入6035元,增長10%。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新增就業人數65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80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2%。

單位gdp排污強度為52噸/億元,萬元gdp能耗下降4%。

二、XX年年主要工作思路建議

XX年年擬定的工作思路是: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為主要理念,以三個五五工程為主要目標,以經濟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為發展的主要板塊,以不鏽鋼製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要特色,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以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為主要職責。現就如何應對巨觀調控,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提些不成熟的看法,供領導參考。

建議主要措施:大力提升三項水平,努力做到三個最佳化,建立三種創新體系。

1、大力提升三項水平。一是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招商引資仍是目前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抓手,在明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準入條件的前提下,發揚優勢,優選項目。圍繞不鏽鋼製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重點在不鏽鋼製品、脫水蔬菜、糧飼加工、啤酒

大麥、淡水產品和畜禽產品深加工上延下伸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主攻經濟拉動型、產業配套型項目。強化項目全程服務,加快完備手續,在政策信息、勞動用工、流動資金融通給予專門服務,促進項目早開工、早達產。二是提升園區建設水平。相對明確各專業園區的定位,形成以開發區和戴南科技園區為兩個隆起區,其他重點工業集中區為支撐的“眾星拱月”式建設框架,對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重點投入,並列入所在鄉鎮的年度目標,進行個性化考核。對各個園區結合基礎條件和產業特點進行分類指導,支持和吸引存量項目、增量項目向園區集聚。三是提升項目建設水平。以人民生活需要和生產必要為出發點,科學編排來年建設項目,對產業類項目和社會事業類項目進行平衡。對重點項目建設做到有計畫、有責任、有反饋、有考核,項目主管部門每月向投資主管部門(發改委、經貿委)反饋項目實施情況,以便及時組織協調項目建設所遇到的問題。加強重點項目配套建設,使項目建成後儘快發揮投資效益。

2、努力做到三個最佳化。一是最佳化企業發展路徑。企業越是在國家巨觀調控之時,越要堅持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道路。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信號釋放給企業,幫助企業重點選擇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允許類投資項目,避免投資那些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市場準入門檻的項目,以順應國家巨觀調控政策,最佳化企業發展路徑。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施一些低能耗、低排放、高產出的新項目,努力實現節能降耗。二是最佳化要素協調模式。在土地供給上,更加注重集約用地。注重項目的投資強度等用地係數,避免在足球場上打“桌球”。將來可通過單位面積的入庫稅金的產出量來進行效益考核。引導廠房向高空發展,堅決杜絕借項目圈占土地。對建設用地項目進行回頭看,對閒置土地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置,通過騰籠換鳥、項目嫁接等形式盤活存量土地。在資金統籌上,更加注重保證重點項目,對政府投資的重點項目通過土地出讓金及其清收、財政融資等方式籌集;對有前景的優質項目,通過加強與金融部門對接尋求解決路徑。對企業投資的重點項目,加強信用擔保和商業銀行的對接,引導企業內部增資擴股嫁接,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性扶持,多方籌措資金。三是最佳化統籌發展模式。興化最大的統籌發展就是經濟與社會、城市和農村的統籌發展,圍繞五城同創,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教衛生和人居環境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最新部署,加強就業技能和創業技能的培訓和服務,以技能的提升促進就業崗位升級和全民創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為重點,向鄉鎮企業、靈活就業人員等實行擴面。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抓住中央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契機,紮實推進農村“5+1”工程實施,完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加大對農村社會事業特別是緊要關切農民生產生活的“二次改水”等方面的投入。

3、建立三種創新體系。一是技術創新體系。認真貫徹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技術步伐。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