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階段性個人小結2篇

構築新型師生關係,實施一堂有效的“好課”。

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重點在於構築新型師生關係,實施一堂有效的“好課”。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教師要善待每個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個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們欣賞與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老師正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係正逐步形成,時代要求我們要上數學“好課”。在情感共鳴方面:師生互動、充滿活力、遵循規律、共同發展;在知識共享方面: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充分放手、適時介入、開放過程、有效控制、講評點撥、小結交流、改善訓練、分層遞進、改進考試,綜合評價。在研究(探究)性學習方面: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目標,以具有更強參與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來呈現學習的內容,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主動、自主、合作研究(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分析、總結、歸納、解決問題,讓學生結合社會、生活,在學力方面做到遷移。在學法上做到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和拓展。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紮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台,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課題階段性個人小結(2):

作為一名實驗教師,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收穫很多,現總結如下:

一、 培訓使我對於信息素養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

學校領導對於本課題的研究十分重視,結合學校具體情況成立了課題小組。通過組織座談、進行講座等形式,使我對於“信息素養”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我們學習了張景生先生的《現代教育中的教師信息素養》,以及宮淑紅 桑新民的《創新推廣理論與資訊時代教師的信息素養》。通過培訓,我們認識到,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起決定性作用。由於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及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日益成為一種比物質和能量更為重要的資源,信息的流通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響到了教育系統的各個方面。作為國小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好地套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二、培訓提高了我的信息素養。

我們在課題組內開展了“計算機基礎套用能力比賽”。內容包括“文本輸入”“幻燈片製作”。通過這些比賽,了解到課題組成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套用能力的基本情況。以此為起點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制定了網路上查閱整理資料、幻燈片進階培訓和flash軟體的初步培訓。通過這些培訓,我能夠更好更快的通過網際網路整理資料,製作課件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經常在備課的過程中製作一些有利於教學的簡單課件。隨著自己信息素養的提高,我還經常上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網站。在那裡既可以欣賞到許多大家、名師的教學風采,又可以通過交流平台和全國各地的教師進行交流教學經驗。我們學校對於基礎比較好的老師,還組織了“課件開發興趣小組”不定時進行活動。現在已經進行“photoshop”” dreamweaver”等軟體的培訓。技術好的教師在興趣小組中給其他老師面授技藝,使小組裡的其他老師製作課件的水平得到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