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執法人員的個人工作總結

隨著各地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民眾對改善居住環境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城市管理已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嚴峻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座好的城市不是“造”出來的,而是“管”出來的。如果沒有管理,道路建得再寬也會擁堵,小區建得再美照樣髒亂。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民眾的生活質量。作為一名城管執法隊員,除了熟悉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業務知識,我認為管理好城市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打造獨特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運用公關策略匯集民眾力量,而公共關係運作核心之一,就在於如何藉助媒體的傳播力及活動的影響力進行積極有效的輿論引導,將民眾的注意力、民眾的情緒、民眾的責任意識匯集到某一個點上,形成一種威力無窮的群體性力量,這種力量的介入將大大推動城市管理的進程,通過大量的城市管理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市民從了解城管法規到自覺遵守城管法規,潛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啟迪人的文明意識並形成一種有利於城市管理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二是創新工作方式,使城市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現行的城市管理模式以運動式、突擊式執法比較普遍,個體工商戶與城管人員“打游擊”。常態式、長效式管理機制不健全。存在這種現象是由於法律、法規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不足,證據的收集成了難點,做出行政處罰又很難執行,所以本人認為首先,應該為執法隊員配備照相機或攝像機,在做出具體行政處罰前進行充分的證據收集,給一些流動攤販及違章個體工商戶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其次,要堵疏結合從源頭上根治,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充分考慮到流動攤販的安置問題,即方便了市民又從源頭上根治了流動攤販;再次,城市管理職能中存在職責交叉及管理職能不規範,在執法中各自為政,形成了城市管理的混亂,“八個大蓋帽管不了一個破草帽”的情況經常發生,嚴重阻礙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所以我認為地方政府應該協調明確各單位的管理職責,才能使城市管理走上健康有序軌道,形成長效機制。

三是嚴格執法程式,使執法工作走上規範化。

由於在行政執法中疏忽了法定程式,導致行政訴訟及行政訴訟案件敗訴,即損害了單位形象又在市民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具體的執法過程中應該注意:1.不顛倒法定程式;2.具體的行政行為以法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不能以口頭通知代替書面告知或送達的送達形式);3.按規定的方式完成行政執法(如:主動表明執法身份,對行政違法行為先取證後處理,不能先處理後取證等)。

四是加強隊伍形象建設,把文明執法落到實處。

執法隊伍的作風和形象是文明執法的前提,經常可以看到報導城管執法人員暴力執法,且不說報導是否客觀,但其負面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在執法中經常面對的是弱勢群體,本著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對他們進行多次教育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才會進行相應的處罰,可是市民通常都只是站在同情弱勢群體的角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執法過程中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改變以往衣著不整,行為不端莊,滿嘴粗話的陋習,在市民心目中樹立城管行政執法隊伍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