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局局長任期工作總結

本人出生於1955年3月,共產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70年參加工作,現任廣播電視局局長職務。主持全面工作,分管電視台,新聞宣傳,組織人事等工作。於1970年12月應徵入伍參軍,1973年4月退伍,當過民辦教師,當過人民公社半脫產稅務幹部,公社管委會副主任等工作職位。1983年被招收為輪換幹部,擔任高橋區組織幹部,縣委宣傳部新聞通訊幹事。撤區並鄉之前,歷任雙門區副區長,區長,高橋區區長,區委書記。撤區後擔任城關鎮鎮長,縣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等職務。XX年3月調任縣廣播電視局任黨組書記、局長、電視台台長、同時兼宣傳部副部長到至到XX年,年滿52歲而退居二線。

XX年正值陝西省廣播電視系統整合廣電資源,將廣電網路資產上劃廣電網路公司,其債務留給地方,縣城有線電視用戶收費權一併上交,縣電視台賴以生存的經費來源切斷了,還欠各種債務近一百萬。改革對於上級來說只是個工作問題,對於我們基層來說卻是個生死存亡的問題。當時的廣播電視局,樓房破舊不堪,電視設備落後,人心渙散,宣傳工作不力,經濟貧窮、經費緊張,內無動力,外無形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走馬上任了廣電局長。由於我熱愛新聞事業,愛好宣傳工作,熟悉媒體產業,面對現狀我沒有氣餒,理清工作思路,尋求解決辦法,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統一職工思想。提出了:“艱苦創業,自己走路,創新體制,循序漸進,突破發展”的指導思想。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困境,進而走向良性循環,狀大發展的道路。七年做了八件事,來到局裡的第一天,我就深深地感到這裡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有許多事情需要抓緊落實,我感到過了此橋無好路,所以必須抓緊時機儘快落實。七年的風霜雨雪,七年的艱苦創業歷歷在目,有些問題非常棘手,如果不痛下決心,是難以解決的。但是,我終於堅持下去走過來了,還辦成了幾件在全省全市廣電行業中別人辦不到,辦不成的大事。歸納起來,有8件大事:

一、清理臨時用工。我來是局裡原來用了三個臨時工,已用十多年了,沒有任何政策可以解決他們的身份,辭退很難。縣人事局年年督催清理,根本無法清理出去,臨時工痛苦,局領導也難過,但無能為力解決他們的就業的根本問題。局委會人為長痛不如短痛,徹底清退回家,對於他們來說年齡還年輕,儘快找一個固定工作還不遲。所以我們必須忍痛割愛作出決定。領導會一開,就引起一場風波,臨時工那憤怒的眼光對著我鬧,那種矛盾的場面至今想來十分可怕。由於領導班子以人性化的解決,每人從各種不同渠道給予了兩萬多元的生活補助,並對他們在工作期間的出勤加班給予足額的回報,還在本單位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分別提供了一定工作機會,得以將他們辭退。此事看起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一直是許多部門頭痛的事,難倒了許多人,其先例數不勝數。

二、辦公樓和家屬樓水電分開。我上任時發現局機關和家屬用水用電吃的是大鍋飯,每年水電費六萬多。家屬樓水電浪費極大,辦公成本太高。XX年局裡決定實行水電分開,這一下就觸動了三十多戶職工切身利益,引起了強烈不滿。那一天來了320多職工及家屬在會議室大吵大鬧,摔杯子,拍桌子,把我往縣政府拖,我認為我這樣做是對的,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自已把此事扛著,怕給上級帶來找麻煩就沒有給縣上領導匯報,也把此事往別人頭上推,經過多方做工作,水電徹底分開了。到現在水電漲價幾次,年水電費下降到兩萬多元,四年時間節約資金至少有十多萬。

三、改造辦公樓。廣電局辦公樓始建於1972年,多年失修,天穿地漏,室內破爛不堪,辦公桌椅十分破舊,不少的窗戶玻璃爛了,是用報紙糊上的,風雨無阻,破舊的辦公環境直接影響國家機關的基本形象。XX年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提出了吃糠咽菜也要改善辦公條件,於是我們就欠賬動工改造樓房,修了大門,裝潢了室內,重修了樓頂,總共花34萬元。以後又換了辦公桌椅,安裝了空調,修了花壇,機關面貌大大改觀。XX年我們還購買了一輛價值16萬元的小轎車,專門用於記者採訪。

四、實行鄉鎮廣電系統垂直管理。XX年縣黨代會提出,用兩三時間把有線電視傳到鄉鎮,我感到廣電局的機會來了。我們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及時向縣政府報送了改革縣鄉廣電體制,整合廣電資源,租賃電信光纜的實施方案,紫陽縣人民政府於4月1日召開縣長辦公會,一致通過廣電改革方案,得到了縣政府的迅速批准。XX年5月,我們順利實現了對鄉鎮廣播電視服務站的垂直管理,實行工資統一發放,發展統一規劃,支出統一報批,材料統一購進,資金統一上交等管理模式,成立了16個鄉鎮廣播電視服務站,主動向縣政府提出差額百分之十財政預算。垂直管理後,每年財政少撥八萬元的經費,還要上交各種稅費六萬元,同時在接收鄉鎮站時,接收債務34萬元,已經全部還請。垂直管理正好符合中央政策,我們成為全省第一個,先後有十多縣廣電局前來參觀和電話諮詢,得到的上級和社會的認可。此事以後成為紫陽縣廣播電視局足以自豪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