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學年工作總結

課堂是實施教學工作的主陣地,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導語,例如:學習《古詩兩首》,我首先從與古詩有關的小故事入手,講解關於古詩的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學習《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我採用換位的方法,讓學生當老師來講解關於電腦的有關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堅持以教材為中介,全方位、大容量地展開大語文教學。例如:學習《畫楊桃》,在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時,出現的一個“離題”現象。課文第一段寫爸爸對我的教導。有學生講到爸爸對我要求很嚴,針對這個“嚴”字,我讓孩子們體會並說一說現實生活中老師或者爸爸媽媽對我們的“嚴”,因為我在平時與孩子們的交往中常聽到有孩子說:“老師,你不嚴。”所謂“不嚴”,我的理解是“不厲害”,並非不嚴格要求。通過讓學生來說,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之後,我給孩子們講了自己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一位六十多歲、剛摘了“右派”帽子的老教師堅持要上課,並從嚴執教的事。講到現今社會人浮於事,不能潛心求學;講到這位老教師要求我們背會每天學習的課文;講到我當時放學不回家,總是第一個給老師背誦;講到那些沒有背會的同學是如何挨尅的;講到這位老教師與我關於“嚴師出高徒”的平等對話;講到這位老教師今年已經101歲,依然健在並時常與我通話的情況。在孩子們一陣驚呼中,又回到課堂上來,我發現他們的眼神明顯地亮多了。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有計畫地滲透並指導作文,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荷花》,我指導孩子們根據課文的結構來構思並學習寫作關於寫景的文章;學習《燕子專列》和《中國救援隊,真棒!》,我讓孩子們回憶我們為汶川災區捐款的動人場面,採用倒敘的結構來記敘事情的經過。同樣,學習了《果園機器人》,我指導孩子們想像未來的事物,並模仿本文把要介紹的事物放到具體的事件中來寫。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使無從下手的孩子豁然開朗。

另外,對於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或學習有些吃力的孩子,我都會在課下予以額外的關注。有時一句簡短的提醒,有時一連串的提問,使孩子感受到一些學習的壓力,從而產生更強一些的動力。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不僅在教學上,也包括作業,對於不同的學生,根據學校的要求分層布置,有效批改。使學生成績達到一個整體性的提高。

成績已成為過去,回首反思,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諸如知識的鞏固,作文的指導和講評等等,我會和老師們一起,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爭取使孩子們在新的學年有一個新的起點,邁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