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九、城市建設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7138.5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1.3%;竣工面積2626.59萬平方米,下降9.6%。商品房銷售面積4314.3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986.31萬平方米,增長5.7%。

全年完成主城區危舊房改造437.1萬平方米,工礦棚區改造10.7萬平方米,煤礦棚區改造70.1萬平方米。公租房[7]開工建設1300萬平方米。農村危舊房改造11.9萬戶,巴渝新居建設5.3萬戶。

全年完成主城區主幹道環境綜合改造46.1公里,主幹道建築立面和老舊居住區綜合治理784萬平方米,及綜合執法項目5505萬平方米。軌道交通營運里程19.2公里,在建里程178公里。主城區新建廣場面積35.7萬平方米。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國小5544所,普通中學1273所,中等職業學校248所,高等教育學校61所。國小招生32.97萬人,在校199.94萬人,畢業39.83萬人;普通國中招生40.85萬人,在校128.17萬人,畢業41.6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2.76萬人,在校62.64萬人,畢業16.9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7.67萬人,在校52.66萬人,畢業15.20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16.62萬人,在校52.27萬人,畢業12.28萬人;研究生招生1.49萬人,在校4.31萬人,畢業1.03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23萬人,在校1.46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3929所,職業技術培訓結業生200萬人次。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4%,普通國中入學率99.1%,大學毛入學率30%。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00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27%。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6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1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1個。1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2825件,增長69.3%,獲得專利授權12080件,增長61.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143件,增長37.1%。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5家,高新技術產品2761個;高技術製造業總產值1230億元,軟體業總產值100億元。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47.53億元,增長2.2倍。全市中國馳名商標40件,增長21.2%;著名商標635件,增長38.3%。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博物館37個,檔案館52個,文化館40個,藝術表演團體382個。公共圖書館43個。出版發行報紙62895萬份,各類期刊7629萬冊,圖書12372萬冊(張)。有線電視用戶492.12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98.10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7.4%。鄉鎮綜合文化站1000個。

年末衛生機構269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4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4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3個,衛生監督機構42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9.63萬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3.0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0.4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48萬人,註冊護士3.75萬人,鄉鎮衛生技術人員2.50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6個。

全市體育人口1280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8.7%。全年獲國家級比賽金牌2枚,獲世界級金牌6枚。新建中國小塑膠運動場498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9平方米。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87.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戶籍總人口[8] 3303.45萬人,比上年增加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96.45萬人,非農業人口1107萬人。截至XX年,農轉城共完成36.5萬戶,14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