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範文

全市高校達到12所。XX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萬人,在校生12.2萬人,畢業生3.4萬人,專任教師6098人。

基礎教育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高考連續十一年全省雙第一。年末全市有國小428所,在校小學生26.2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258所,在校學生29.9萬人。

職教體系日趨完善。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4所,XX年招生3.2萬人(不包含技工學校),在校學生7.5萬人,專任教師2045人。

科技創新不斷擴大。全市共組織申報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20項,落實無償資金11784萬元。組織申報省級科技計畫項目98項,落實無償資金2771萬元。全市已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89家。全市全年共申請專利2441件,專利授權1362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3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68.4萬冊。藝術館、文化館287個,劇場、影劇院15個,博物館、展覽館10個。鄉廣播電視站264個,廣播覆蓋率達98.3%,電視覆蓋率達98.6%,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1.1%,城區數位電視轉換率96.15%。全市公開發行報紙4種,報紙印數3165萬份,公開刊物16種,印數170萬份,地方性圖書276種,印數33萬份。

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全市有衛生機構112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95個,衛生技術人員2.1萬人,執業醫師9054人,註冊護師、護士7364人,醫院床位數2.1萬張。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XX年,全市共有體育場館數13個,全市舉辦各種運動會895次,參加人次達543萬。在參加省以上比賽中獲獎牌73枚,其中:金牌30枚,銀牌40枚。

十一、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

環保防治力度加大。各縣市區均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全市共有污水處理廠9個,污水日處理能力為33萬噸/日,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1.48%。全年共實施結構減排項目24個,工程減排項目5個,農業源減排項目32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減。

環境質量穩定。XX年全市空氣品質監測天數為365天,其中有365天的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和優於國家二級標準,達標率為100%。主要流域涪江三台百頃出境斷面水質每月監測1次,12個月均達到和優於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涪江幹流水質狀況良好。城區共布設噪聲監測點238個、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64個,道路交通噪聲質量狀況等級為一級(好),聲環境質量完全達標。

年度節能目標圓滿完成。XX年,綿陽單位gdp能耗下降3.92%,規模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83%,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XX年度單位gdp能耗下降3.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的目標任務。XX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綜合能耗為349.72萬噸標煤,增長14%;工業增加值單耗0.6965噸標煤/萬元,下降7.83%。

安全生產事故穩步下降。XX全市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1201起,下降4.5%;死亡226人,下降11.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39起,下降9.1%;死亡184人,下降4.2%。工礦商貿事故36起,死亡38人;火災326起,死亡4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基本情況。XX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95.3萬戶,年末戶籍人口543.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2.93萬人,非農人口150.43萬人。常住人口462萬人。當年出生人口51251人,死亡人口3101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