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不敢說和說不完的兩種現象

有的人天生口舌笨拙,這就是所謂的“金口難開”,更嚴重的是患上社交焦慮症;有的人天生見人就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以至於被人稱為“話癆”。其實這兩種嘴的功能都是“劍走偏鋒”,不能將嘴巴的作用用到實處。如何才能提高嘴巴說話的功效呢?

一、不敢與生人說話

當你面對陌生人手足無措、不能在眾人注視下工作、害怕接觸領導或下屬時,你其實就已經患上社交焦慮症了。據悉,社交焦慮症目前已成為繼抑鬱症、強迫症之後第三大精神障礙。這也就是說,你不算寂寞,並非只有你一人患上此症,你有很多同行者。這種社交焦慮症的主要生理反映為面對人群時會出現肌肉酸痛、呼吸困難、顫抖、出冷汗、胃痙攣等軀體症狀,其中甚至有半數的人有自殺傾向。

前段時間多家電視台紛紛重播“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電視劇,但“不要”和“不敢”完全是兩種概念。如果,你連跟陌生人說話都不敢,你的工作將如何開展。而這正是最令人擔憂之處:患此症的正迅速由青少年和受教育水平較低的人群向高學歷的、二十幾歲的白領階層挺進。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學心理研究室副主任張新凱主持的針對社交焦慮症的心理訓練班中,大學以上水平的患者占到了大多數。

隨著社會合作程度的越來越高,社交能力就越來越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能力,但患上社交焦慮症的人,恐怕只能龜縮在自己的空間裡了。升職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可王偉拒絕升職:一次是剛畢業沒多久,就有了升任部門經理的機會。那次,他擔心得幾天睡不著覺。只因為公司規定升職必須在辦公會議上做述職報告,而上台發言對他來說簡直如上斷頭台,最後,他以“自己還年輕”的理由,在周圍同事或驚異或不解的眼光中推掉了升職機會。兩年之後,命運再一次垂青於他,但他依然無法戰勝對上台演講的恐懼,再次放棄。他對自己的這種恐懼無能為力,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發展下去了,他甚至想到以自殺來了結痛苦。

馬麗做外企部門主管已經好幾年了,可面對男士和下屬依然會緊張、臉紅甚至發抖,甚至連對視一眼的勇氣都沒有。曾經有位男士追求她,可是她幾次莫名其妙地臉紅總是讓男士錯誤會意,反而追得更起勁了。由此,小孫對自己的臉紅越來越擔心,也越發不敢和男生交往。兩年來,她經人介紹前後談了6次戀愛,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王偉與馬麗之所以不敢與生人說話,原因是相當複雜的,不過有一點共同之處是這些人通常是完美主義者或幼時受過某種挫折。對於這種症狀,輕度的焦慮障礙可採取心理治療,中、重度患者可以用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目前社會上還開有一些讓你開口說話的培訓班,也不妨試試。

二、與生人說話沒完沒了

許多人不敢和生人說話,也有的人卻專喜歡跟陌生人閒聊的。實際上,這類人就是逮誰跟誰聊,拉著個人就說起個沒結沒完。陌生人又如何,聊起來更沒顧忌、更任意而為。對這種人,我們稱之為“話癆”。

在大多數的印象中,喜歡嘮嘮叨叨的人多半是上了年紀的,逮誰都說點兒教育的話、逮誰都說點兒自己子女的事。現在,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寄託,患“話癆”的反而少了,倒是年輕人得上此症的多了。要么精神極度空虛,生活極其無聊,平時沒人說話,逮著個人還不把憋了一肚子的話往外倒倒,管他認識不認識、熟悉不熟悉、樂意不樂意,先自己痛快了再說;要么就是職業病者,如記者、老師等。記者本來就得天天跟陌生人接觸,還得生出幾多問題來,更要讓對方有話語投機、相見恨晚之感覺。他能不見誰跟誰說嗎?好復選題、新聞點不就是這么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