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企業若干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黨的xx大後,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持續快速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在吸納就業還是在創造價值利稅等方面,民營經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國現已有3200多萬戶個體私營企業,解決了8000萬人的就業問題,我國民營企業總戶數已達800多萬家,分別占全國企業總數99%、工業產值60%、工業增加值40%、實現利稅77%、出口額60%、城鎮就業機會的75%,民營企業的年產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遠遠高於同期國民經濟成長速度。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它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民營企業內外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民營企業進一步的發展,結合此次到浙江台州考察民營企業情況,重點就民營企業的作用和發展問題分析及發展對策進行一些探討,淺析自已的見解,以供參考。

一、從台州發展看民營企業的作用地位

台州位於東南沿海地區,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重要發源地。台州的民營經濟孕育於70年代,發展於80年代,提高於90年代,至XX年底,全市個體私營企業達8.86萬家,48個工業製成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並湧現了錢江摩托、吉利汽車、海正藥業、飛躍縫紉機、星星冷櫃、雙鹿空調、蘇泊爾炊具等一批全國行業龍頭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台州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民營企業在台州經濟社會發展中,表現出了公有經濟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吸收了大量的城鄉就業人員,減輕了社會的壓力。其次,台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離不開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作為非公有制經濟,它與市場經濟天然相容,互為發展條件,其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通過市場去實現。由此可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不能將非公有制經濟排斥在外。

二、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民營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gdp中所占比重已達到61%,擁有的資產占全社會資產的比重已超過20%,民營企業產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並逐漸顯露出它在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以及維護供需平衡、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成長點。從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族式企業;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夥企業;三是國營或集體企業通過買斷轉型的企業等。其共同的特點是企業的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投資者所有,其企業股份不斷分散化、社會化。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一)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比較困難。縱觀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企業融資情況一直是困擾和束縛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整體情況看,民營企業貸款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儘管各級政府利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加以解決,使部分民營企業的銀行貸款問題有所緩解,但還不能從根本上或機制上與體制上解決問題。目前民營企業的籌資渠道主要還是自有資金較多,其次是利用銀行貸款。利用有限的自有資金很難使民營企業實現高速度的發展,即使有大規模的跳躍式的發展商機,作為民營企業的投資者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而遺憾地放棄大好的機會。最終,這些民營企業投資者只能通過親戚朋友幫忙或利用其他拆借方式,比如借高利貸來進行投資,同時也會因為有限的資金,或過高的利息、過短的資金使用時間從而減少和降低投資者的信心,對民營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風險,這樣就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的經濟發展。

(二)企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的障礙, 尚未取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一些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兩張臉”和“兩個標準”的情況依然存在;在服務收費、子女入學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費標準,得到特別“關照”,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一些民營企業的行為短期化,投資願望嚴重弱化。

(三)企業用人機制不夠靈活。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但現實條件下大多數民營企業卻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危機和信任危機,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家落後的“資本僱傭勞動力”觀念和強盜邏輯,認為員工和企業的關係只是勞動力的僱傭關係,很多民營企業家認為只要有高薪,市場上多的是優秀人才,而沒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重視過人才和他們的人格尊嚴。加之民營企業用人唯親的任人方式,使優秀人才

難以真正融入民營企業,因此,他們通常持打工心態,只關心眼前利益,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和長期紮根的觀念。

(四)企業生產技術相對滯後,導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民營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這種生產模式注定了企業不可能擁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由於其先天的原因,較低的員工素質也制約了企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五)企業決策水平有限,風險意識淡化。民營企業的發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在一個曾經長期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畫經濟一統天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卻使一部分成功的經營者因此而淡化了風險意識。四面出擊,盲目的多元化經營,過分的自信導致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也無法正確地評價企業的成功,從而強化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導致了決策的經驗主義。

(六)企業的管理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徵,實行集權化領導、****式決策,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家長式管理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乏“糾偏”機制,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三、發展民營企業的幾點建議對策

(一)強化政府部門職能,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服務力度。政府部門在對民營企業進行有效服務的思想意識上應當學習台州市委市政府經驗,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為企業著想”的原則,真正做到“思想真解放、實事真求是”。首先應改變政府部門“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作風,對企業開展微笑服務的同時,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辦證審批的環節,做到高效服務,辦事不拖拉。其次,政府部門應制定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堅決制止“三亂”和對民營企業在執法過程中的“吃、拿、卡、要”現象,堅決杜絕利用職權刁難民營企業的現象發生。第三,政府部門在為民營企業服務時,要本著放下架子,切實為民營企業辦好事、辦實事著想,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本著宣傳政策為主,使民營企業經營者明白國家對民營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接受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工作指導,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氛圍;四是要繼續發揮政府在發展民營企業中的導向性作用。加入wto後,民營企業也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巨觀經濟調控”依然是影響民營企業的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政府部門如何把握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變弱化的調控管理職能為高效的服務職能,並扮演好領導者和服務者兩個角色,給予制度、技術、信息和金融上的支持。

(二)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最佳化企業產業結構。民營企業多以傳統產業為主,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槓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如,台州市的民營企業在發展內涵上,就十分重視自身企業的科技研發創新、設備的更新改造和品牌的創建,目前全市80%以上的規模企業均設立研發機構,平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3%,甚至10%,每年全社會科技投入約20億元,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3家,近三年全市引進裝備用匯10億多美元。大企業裝備平均水平達到國際九十年代水平。到XX年全市共有5箇中國馳名商標;7家企業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18家企業20個產品被列為國家免檢產品;78個工業產品獲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59個商標獲浙江省著名商標。因此對民營企業自身來說,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加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和開發投入及推廣的主體;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開放的穩定的合作關係,吸收消化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民營企業更應更新觀念,儘快樹立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來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三)建立完善企業管理用人機制,全面提升企業整體素質。未來企業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者。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還存在著規模小、員工素質低的現象,還不能實現以人為資源優勢來配置和最佳化其他資源。因此,必須提高企業內在素質,說到底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企業規模、環境、裝備水平以及產品檔次和質量的內在差異,實質反映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差異。民營企業必須要形成科學、合理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台州,儘管本地技術人才儲備和培養力量不足,但企業捨得花大本錢引進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台州市區工作的就有1萬多名有技術職稱的外來高級人才。台州市的飛躍集團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該集團始終認為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因此十分注重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管理,在集團內部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機制,集團董事長邱繼寶還拿出自己的10%股份分給集團的領導層人員,同時每年還拿出一部分可觀的經費,重獎為集團做出貢獻的員工。

(四)注重完善現代民營企業的發展、保障和管理機制。要想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步伐,就要儘快加強和規範民營企業的法制建設,放寬民營企業的從業限制,拓寬民營企業的經營範圍,突破民營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在資金、技術、信息、能源各方面對民營企業進行多方位的政策支持。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適用於本地區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在市場準入、經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發放、原材料和能源採購方面體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的機會與條件,加大加快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融資力度,建立健全民營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制,儘快將民營經濟納入本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之中。同時,要進一步創新現代民營企業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的失誤,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所產生的****和集權化傾向,無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須進行所有制改造。民營企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控股化和集約化,要充分發揮家長式管理模式的靈活高效的優勢,並可借鑑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情況,逐漸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在現有的市場背景和國際、國內的競爭格局下,民營企業固守原有格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民營企業新的發展必須具備新的思路,推進自身的家族化改革,走出家族化,這是民營企業自身改革的趨勢;推進自身產業整合,實施產業鏈條化;推進多元化經營,打造規模優勢,構建集團化;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與合青年秘書網作,實現自身發展的國際化,這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創新趨勢,民營企業必須在自身的改革與創新中求得進一步的發展。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成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真正確定了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的方針,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巨觀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民營企業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時期。我市是閩西北交通樞紐,鷹廈鐵路貫穿其中,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境內的205國道和305省道可便捷通往閩東南沿海和省外,三泉、永武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當中,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前景廣闊,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優勢,扶持、發展好民營企業,使民營企業成為我市經濟的騰飛的新亮點,推進我市成為閩西北地區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