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研組的工作計畫範文

(二)重視教學研究,推進課程改革

1、把握課堂教學這箇中心環節,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英語教學。根據國小生學習的特點,構建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活動化的教學模式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上,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等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同時發展初步的讀寫能力。

2、加強課程管理,同時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使學生樂學、愛學,以避免部分學生過早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造成中、高年級的兩極分化。

3、進一步轉變教師觀念,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機制。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評價堅持確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堅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堅持以學生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以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使用能力為主要依據。

4、繼續相互聽課學習,做到點面結合。加強對英語教研組工作的指導。要真正形成鑽研教材,研究教法,探討學法的濃郁教研氛圍。要幫助教師使用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去處理教材,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促使教師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做到重參與、重過程、重提高。活動的重點圍繞課堂教學研究,要突出活動的設計與展開、教學的評價與實施,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聽說讀寫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因此要根據國小生學習的特點創建以活動課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採用韻律兒歌、歌曲、表演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英語。同時,積極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外活動,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6、組織部分級段、班級的聽力檢測和單詞積累測試工作。加強對英語學科教學過程的管理、調研和教學質量的監控。

(三)組織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構建舞台,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本學期將不定期地組織教學骨幹上示範課、研究課;徵集優秀教學課案,供大家觀摩學習、借鑑研討,全面提高我校國小英語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2、要根據外語教學發展的新形勢具體安排,制訂計畫,繼續對部分教師進行培訓,以適應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

3、抓好青年教師的聽課及指導,幫助她們儘快掌握教學常規,提高駕馭教材及課堂教學的能力。

英語組是一個團結向上,認真踏實的教研組,團結協作,每一位組內成員都努力發揮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