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促進委員會工作計畫

(二)提升服務質量,營造投資環境比較優勢

一是著力提升投資服務質量。繼續深入推進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實施建設項目並聯審批,最佳化項目審批流程,推進與企業投資審批相關的中介機構進入政務中心,規範中介服務行為,進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建立完善市、區(市)縣兩級推進重大項目的定期協調機制,推行重大項目投資促進全程專人代理服務制。建立健全市、區(市)縣兩級外商投資服務機構和投訴中心,完善區(市)縣外商投資企業座談會制度,建立重點外商投資企業聯繫制度,切實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著力營造政策比較優勢。深入研究並用好、用活國家、省、市災後重建政策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特別是充分利用我市針對當前巨觀經濟形勢制定出台的扶持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的支持政策,大力實施“政策招商”。

三是著力最佳化投資環境。圍繞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鐵路、公路、機場和物流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加快推進工業集中發展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和專業服務平台向園區延伸,不斷增強園區承載能力、配套能力和保障能力。

(三)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完善投資促進工作機制

一是大力實施“資源招商”。堅持以市場換投資,梳理整合全市招商資源,認真做好項目包裝策劃和推介,大力實施“資源招商”。圍繞80萬噸乙烯和1000萬噸煉油項目,做好石化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引進,力爭xx年取得實質性進展;發揮我市轎車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大力引進配套零部件關鍵企業;圍繞新型建材、軌道交通設備、路橋機械、通信器材、工程機械等災後重建有較大市場需求行業,抓好冶金建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招商引資;圍繞“兩樞紐、三中心”及“三軌九路”、“兩軸四片”等建設,積極推出金融、物流、商貿、交通、通信、城市配套設施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基礎設施方面的重大項目。

二是創新拓展招商領域。抓住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著力引進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重大項目,繼續大力引進軟體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民用航空等自主創新項目,大力引進境內外的投資機構和民間投資者在蓉開展創業投資。抓住央屬企業積極回響擴大內需政策加大國內投資、兩岸“大三通”新形勢下更多台灣企業將向大陸轉移的契機,加快引進央屬企業和台資企業。抓住對口援建契機,擴大與泛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港澳地區和台灣的合作,突出項目引進,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力爭xx年與援建省市合作共建特色產業園區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進一步完善投資促進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市和區(市)縣兩級聯合開展招商信息收集、招商活動策劃、招商項目推介和招商人員培訓,進一步完善市和區(市)縣兩級聯動招商機制。切實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市級部門合力促進重大項目的工作機制。修訂完善重大項目信息申報備案制度,建立重大項目投資促進督促檢查制度,最佳化項目統計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項目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