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糧食工作要點二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糧食局的指導下,各級糧食部門按照*年*市糧食工作會議上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和市政府領導的要求,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堅持開創性、堅韌性與操作性相統一和連續性、穩定性與開拓性相結合,與時俱進,勇於開拓創新,緊緊把握關鍵環節、關鍵問題,扎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全市糧食工作在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提前一年解決“老糧”問題;確保糧油市場和社會穩定;完善糧食儲備管理,提升糧食政策性業務水平;切實搞好糧食收購,保護糧農利益;推進發展大市場、大流通,努力建設大物流和培育大糧商,規範糧食批發市場秩序;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大力推進糧食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抗擊“非典”和罕見的夏季持續高溫以及保持糧油市場穩定方面,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堅持“兩手抓”方針,及時採取各種應對措施,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保證糧油市場供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物質保障。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以及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也是狠抓工作落實之年。

*年*糧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糧食市場和做好糧食工作的要求,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牢固樹立落實糧食安全觀和科學發展觀,把維護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糧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新目標,健全和完善糧食儲備、糧食市場和政策性供應保障以及預警預報四大體系,確保本市糧食安全;提出新思路,儲備糧輪換引入市場機制,儲備糧承儲引入競爭機制;明確新要求,加強糧油市場動態監測,未雨綢繆、積極主動應對糧食供求變化趨勢,提高應急狀況下政府調控市場的能力;採取新措施,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作用,強化依法管理全社會糧食市場;取得新成效,加快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高糧食儲存、加工、交易、配送能力,促進糧食經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進糧食信息化建設,實現“網上糧食局”目標,提升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公共服務水平。

根據這個總體要求,今年要圍繞確保本市糧食安全和糧油市場穩定的總體目標,針對當前糧食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扎紮實實地抓好和落實以下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年中央1號檔案有關精神,深化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一是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中央有關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並按照國家糧食局和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本市實際,提出有關實施意見。二是郊區各區(縣)糧食部門要配合農業部門建立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制定便於操作和監督的實施辦法,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種糧農民的手中,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售糧積極性。三是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步伐,指導和促進有條件的國有糧食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和科研單位聯合,組成生產、收購、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經濟實體,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通過精深加工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企業增效。四是積極鼓勵本市糧食經營主體到大米等主產省建立糧源基地和異地租庫儲存糧食,並支持主產區糧食經營主體到*建立倉儲設施等。五是要深入開展糧食流通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調研工作的前瞻性、指導性,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

(二)著力推進國際大都市政府糧食儲備體系建設,完善儲備糧輪換機制,實行地方糧食儲備法制化管理

一是要確保完成本市地方糧食儲備任務。二是最佳化儲備糧品種結構。根據本市糧食消費實際情況,地方儲備糧庫存的品種結構以保證口糧應急供應的稻穀(大米)、小麥為主,確保應急情況下的市場供應。三是要抓緊落實儲備糧儲存設施布局工作,並安排落實市外異地儲存市級儲備糧的工作,落實專門力量加強日常管理和質量監督。四是依法管理儲備糧。根據國務院頒布施行的《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會同市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市儲備糧管理辦法》,報經市政府發布施行。五是完善儲備糧輪換機制,確保不再出現陳化糧,控制公共財政支出。

(三)著力推進糧食預警預報體系建設,抓好《*市糧食應急預案》的落實,提高應急狀況下政府調控糧食市場的能力

一是抓好《*市糧食應急預案》的貫徹落實。抓緊建立並完善糧食預警系統,形成信息收集、反饋網路,抓好預警預控,實施先兆預警,及時應對市場供求波動。二是進一步健全準確、靈敏的監測信息網路。對本市19個區、縣糧食市場和9個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以及全市糧油加工、銷售骨幹企業進行全面監測,堅持定期上報制度,並密切關注*周邊地區和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的市場走勢,跟蹤國際農產品現貨、期貨市場行情。三是要建立糧油供求情況和市場動態分析制度,開展定量定性分析和預測工作。四是要落實糧食應急各項準備工作,建立糧食應急加工、運輸、供應保障系統。發生應急情況時,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糧食應急預案,互相配合,協調行動,確保糧食有效供給,確保糧食市場和社會穩定,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四)著力推進糧食市場建設,依法加強全社會糧油市場的監管

一是要採取各種措施,切實搞好本市郊區糧食收購,著力掌握糧源,同時,各區(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會同工商等有關部門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管理,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二是加強發展糧食產銷區之間的省際合作。全面提升糧食購銷組織化程度,擴大市外糧源基地的數量和規模,穩定和發展產銷區之間的糧食購銷協作關係,通過多元化投資和技術合作等發展糧油食品工業,推動糧食產銷區經濟共同發展。三是健全和完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建設,整合發展交易規模大、輻射力強、信息化程度高的糧食集散中心,進一步發揮糧食批發市場的作用;發揮良友(集團)公司等大型集團引導帶動多元化糧食企業聯合發展的骨幹作用。四是依法加強糧食批發市場管理,指導市場的自律管理,繼續以規範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管理為目標,提升本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總體水平;對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實施分類管理,樹立典型,推廣先進管理經驗,帶動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整體發展。五是健全糧油食品安全監測網路,會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加強糧油市場的質量監管。從源頭抓起,逐步推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制度,做好米、面、油、醬、醋五大類商品實行qs許可準入制工作,保證質量安全,保障市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