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赴邊遠地區社會實踐心得

黃xx

“這是我這個暑假要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當知道過了暑調面試後,我在朋友圈發了這樣的話。

關於成員:

後來漸漸了解,我發現這次暑期調研實踐的成員很是豐富。有美國的高中生,xx的國中畢業生,有外語藝術人文計算機各專業的學生,我們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聚在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感覺很好。

在期末考軍訓輪番夾擊之下,我們絲毫無懈怠,開到凌晨的會議,見縫插針的準備,用半個月的時間做好了前期準備。

七月十四日,三十多小時的火車載著我們來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xx。這次,我們不是以遊客的身份去體驗黃沙漫漫的荒涼美景,我們要在那裡駐紮,走訪調研。我們的任務分兩塊:調研和團輔。實地考察帶回需要幫助的孩子的真實信息,以期給予他們後期妥帖的幫助。通過團輔活動打開孩子的心扉,給他們種下關於未來的夢想。

在半個月時間裡,我們走了很多地方。在武威泉溝,會寧謝埂,三峴柳莊我們睡在課桌拼起的床上;我們用土豆,榨菜,饃,面做簡易的乾糧;我們翻山越嶺一戶戶走訪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們開會到深夜整理信息資料。

十幾天的生活,我們都看到了很多。那邊多是一層高的黃泥小院落,地廣人稀,一家一戶可能隔著一個山頭。那邊都是黃泥地,走起來一揚一揚的沙。那邊缺少水,用的是雨水或者井水。那裡的小孩子沒有那么多講究,會直接喝未經處理的帶著泥沙的自來水,會很多天不洗澡,會穿著很髒的衣服就直接來上課了。那裡留守兒童很多,要么父母都在外,要么爸爸在外,媽媽在家種地。那邊的孩子對於老師很尊重,因為他們覺得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那裡的孩子很守時,團輔通知他們8點到,那么7點多孩子們陸陸續續都會出現在學校里。也可以說他們平時娛樂生活是很單調的,多是在乾農活家務中度過。所以,學校成了他們學習玩樂的重心。那裡的孩子不明白什麼是興趣愛好,轉而問平時都會幹什麼的時候,他們大多會回答也很單一。跳繩,籃球,都是些在鄉村條件下節省成本又容易開展的。

關於xx:

我們是坐了一整天車,在山上盤了又盤才來到xx的。這裡十分偏遠,我和隊友調侃,如果被賣到這裡,真得會逃不出去的。謝埂國小的校長在我們來之前特意為我們住的教室牽了電,準備了煤氣和鍋讓我們做飯。教室有明顯的灑水打掃過的痕跡。而最令人驚艷的是廁所,用草木灰掩蓋清理過十分乾淨。他一派儒雅書生氣,感覺就是在偏遠山區艱苦辦學的書生。他清貧的堅持讓我們十分感動。他一直說條件太差,讓我們受苦了。卻閉口不提他為我們所做的精心準備。

在團輔時,小孩子們都能寫很端正漂亮的鉛筆字。他們表現很積極,會把贏得小紅花當做很重要的事情,在得到小紅花時會很真心地笑。他們很真誠,你對他們好一分就可以得到他們十分的回饋的好。他們會很用心地記住每個哥哥姐姐的名字,錚錚姐姐,人豪哥哥的叫得很大聲,讓人心都幸福了。讓他們打草稿的紙,他們會用彩筆畫得滿滿當當,每一幅都絢麗得令人驚嘆。關於夢想,他們的回答遠遠超出我的預計。有人想要當植樹者,想要全家人都健健康康,想要世界和平,想要種族平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樸素的他和她有著一個樸素的我,我們用我的成績奔向大城市。”這句話,讓我越看越覺得充滿哲思。小小的年紀便明白,我們都是平凡樸素的,可是卻沒有忘記追求。這么偉大的夢想他們就是一筆一划地寫下來。我不禁懷疑是否自己過於狹隘了,早忘了幼年時的看似荒唐的夢。

可是,我也會杞人憂天般地替他們覺得悲傷,因為理想是豐滿的,而現實往往是骨感的。大多數的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走出層層疊疊的大山,最遠可能只到過有幾家商店的縣城,可能根本沒有機會考上高中大學,國中畢業後,為了生計只能外出打工。而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他們在社會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大多數在建築工地,工廠里出賣勞力來獲得勉強餬口的工資。像他們父輩一樣,賠上青春和健康來營生。又哪來的資本去追逐世界大同的理想呢?可是,想要改變命運從來不是那么容易。和其他自小生活無憂的孩子相比,物質的匱乏是無法言說的痛。他們上學就要爬好幾個小時坎坷崎嶇的山路,他們的老師被迫要身兼數門學科,他們有音體美教室,可是卻連基本的多媒體設備都沒有,他們回家還要乾繁重的農活家務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們只知道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可是他們其實連大學要讀多久,有什麼大學都不知道,他們的家裡可能供完九年就沒有能力繼續供下去了。他們的未來是不確定的,像是風雨如晦中一盞忽明忽暗的燈,隨便的變故都可以使它熄滅。可能他們應該要感慨命運的不公,從來沒有什麼人人生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