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體會:麻將媽媽培養出清華兒子

“如果教育得當,‘麻將’媽媽照樣可以培養出‘清華’兒子……”上次親職教育沙龍上xx老師的一句話勾起了很多家長的好奇心,後因時間關係,“麻將”媽媽如何培養“清華”兒子成為了一種懸念。昨晚,xx翠田老師分享的育子經驗成為本期親職教育沙龍的一道靚麗風景。

“我兒子不是天才,我也不像人們傳說的那樣迷戀麻將,作為一名教師,麻將只是我在周末或假期的一種娛樂方式,但我之所以被人們傳為能培養出清華兒子的‘麻將媽媽’,關鍵在於我們和諧的親子關係。即便是我在打麻將,兒子照樣能專心學習,其奧秘並非我的威懾力,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培養出的責任意識——學習是孩子的責任……”用xx老師的話說她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是憑藉一種本能教育孩子。xx說話風趣、幽默,沙龍上不時傳來家長會心的笑聲。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xx老師對兄妹、侄女(子)及其親屬的愛令我敬佩。她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只是帶好班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還常年幫帶娘家、婆家的十幾名孩子,先後把他們培養成大學生,他們一個個憑藉自己的優秀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且仕途順利。“俺們那鄰居、朋友都說‘這些孩子可別沾上老xx家的邊,但凡沾上一點都能考上大學’……”難道這真如我們老祖宗傳說的“xx家的祖墳冒青煙”了嗎?非也,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凝聚著xx老師的汗水和心血。下面請跟我一起分享xx老師的育子經驗:

環境影響人。儘管xx老師帶的孩子大多來自農村,儘管他們享受的是先天不足的農村教育(英語開課晚、無興趣特長),可xx老師給他們灌輸的是“既然先天不能選擇,就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整個沙龍過程中,xx老師不止一次提到“你爸不是縣長,你沒有優越的條件,想改變這些就要靠努力學習!”這讓我聯想到老媽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學習好了,富三代;學習不好,苦三代(學習好了,家長省心,自己順心,孩子也跟著沾光;學習不好,家長整天犯愁,自己也抬不起頭來,到頭來更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雖說如今這個市場經濟下文憑不代表xx,但一個人的素養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受教育的多少有關,而素養又與人格魅力息息相關,這些綜合素質會在潛意識裡影響身邊的人。期間xx老師還列舉了一些富家子弟不屑於學習的反面例子,“爹有娘有還得擱著手”,沒有誰的爹娘可以供自己一輩子,世間只有享用不盡的才華,沒有消費不完的物質。同時也提醒家長“孩子要窮養”,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親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可有時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孩子的責任心、愛心、包容心和感恩意識,心理健康的孩子可以包容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可以理解對方,可以與同學和諧相處,消除情緒,在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健康而快樂地成長,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而責任心又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快樂指數。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可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因心理問題出現輟學、犯罪,徐力弒母、藥家鑫案都為親職教育敲響了警鐘。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從側面了解到參加親職教育沙龍的家長大部分是國中、高中的家長,其實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生活點滴中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嬌慣、溺愛普遍存在,但絕不能沒有原則地順從和縱容,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明辨是非,這種意識越早越好。

xx老師親職教育的三部曲:

定位準確。給孩子制定努力的目標,xx老師在談到兒子的定位時驕傲地說“我兒子總是給自己定位在第一,因為他認為‘我就該第一!’”xx老師的話引來一片唏噓聲。“第一”儘管是每個孩子和家長的追求,但並不是唯一,定位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要像平時摘桃子一樣——跳一跳,夠得著,一個個短期定位的積累最終實現長期目標。定位之後,家長要注意跟蹤,達不到目標時要幫助孩子及時調整心態,制定措施,迎頭趕上,切不可定位與行動兩張皮。

達成共識。雖說是家長幫助孩子定位,可定位一定要讓孩子認可,因為孩子才是實現目標的實踐者,是學習的主體。正如xx老師所言“學習不同於體力勞動,你家長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孩子不願學,你也無能為力。”而這種認可需要親子溝通和交流,家長要與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交流,讓孩子傾訴時無所顧忌,想說、願說心裡話。xx老師正是在這種平等的交流中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通過交流灌輸給孩子,也可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觀點和理念。溝通和交流要講究技巧,要說到孩子心坎上,讓孩子願意跟你說,你說的孩子也能聽得進去,這需要家長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素養,學會與孩子交流。在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上,xx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兒子升入高中後,每天不足十分鐘的談話常常讓我陷入尷尬境地——不是說的話兒子不愛聽,就是說不到點子上,有時還被兒子認為是瞎耽誤功夫,用兒子的話說——想關心,卻不知道該怎么關心,關心什麼。因手機事件,江西高三學生殺死班主任的背後讓我再次聯想到xx老師提到的溝通、交流和達成共識的問題,如果在手機問題上,老師與學生能達成共識(上課不玩手機),抑或父母與孩子達成共識(上學不帶手機),甚至手機只作為學生的聯絡工具來使用,我相信會是另一種結果。手機事件無論是因為學生壓力過大,還是源自老師態度過激,歸根結底是溝通出了問題,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家校之間沒有達成共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