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帶班個人工作心得體會

班主任在一個班級是個帶頭作用的存在,想要帶好一個班級,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帶來的班主任帶班心得,僅供參考。

班主任帶班心得篇一

在北大青鳥上班近一年半的時間了,這期間有很多的感觸,開心、憂慮、自豪…..都來自於那些天真、可愛的學生們,下面我會分期將我的帶班心得給大家分享一下:

讓學生有歸屬感,產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賴

每個人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面對很多陌生的面孔時都會有很多的不適應。進入我們中心的每一位新學員更是如此,他們有的剛經歷了高考的失敗;有的剛經歷過工作的磨練;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面對一些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有大部分學員都是

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這邊,這時的他們會覺得自己很無助,很需要家人、朋友的關心,但是他們都不在身邊,所以我們應該在學員一訪的時候給予學員一種歸屬感,讓他們感到我們的老師很關心他們,猶如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般。

我們要通過各種活動讓學員們互相熟悉起來,讓他們儘快適應中心的環境,適應身邊的人群,然後以全新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好多學員在來我們中心以前根本沒有計算機基礎,甚至還有些學員不知道怎樣去開關機,那么我們班主任要做的是在沒有進入正式上課以前耐心的幫助學員打好計算機基礎,不斷的給其鼓勵,打消他們恐懼、無助的心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戰勝自己,在生活中我們要給予學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將心比心,只要我們真心的關心他們,做他們的親人和朋友,那么他們就會信任我們。

班主任帶班心得篇二

班主任號稱最小的“主任”,好歹也是一個官。既是官,就得管。管什麼呢?管兩樣東西,其一,個體;其二,集體。其實集體也是由個體組成的,只是,形成了集體之後,身處其中的個體行為與單獨的個體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對集體的管理需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不過歸根結底,班主任做的是教育人的工作,是最偉大的“善”。就一定要有些“小本領”,再此,我僅將自己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許多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班主任,帶班伊始,雄心勃勃,熱情萬丈。制定出一系列的治班方略,定要燒他個三把火。可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碰到阻礙與挫折,有時,有些年輕老師勇氣可嘉,試圖憑一己之力,強硬攻之。不能說其熱情不好,也不能說其目標不對,但是,強攻不是個好辦法,學生也有自己的情感,一味的圖快真不是最好的辦法。

許多老師想不通其中的道理,覺得自己明明是為學生好,對學生嚴格要求,為什麼學生不理解,還要怨恨老師。難道不管學生、放任自由就是好的做法,就是受學生歡迎的策略嗎?非也。要改變一個人,首先得讓他接受你,他接受你了,你的教誨他才能聽的進去,他才可能在你的影響下發生改變。青少年學生思想不成熟,情緒更不穩定,在理智與情感的較量中他們常常屈服於情感。因此,一個成功的班主任,當他面對班級里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時,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自己,換句通俗的話來說,班主任要善於籠絡人心。

明白這個道理,班主任就知道,新官上任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整頓班級面貌,不是處理問題學生,不是馬上顯露政績,而是想辦法和學生處理好關係,讓他們接受你,喜歡你,尊重你,愛戴你。和學生的關係搞好了,後面的工作想不順利也難。

對與每一個單獨的個體來說,班主任要贏得其心都要採取一些不同的方法,但是,普通適用的方法還是有一些的,以下式說明一二。

第一、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讓學生感受你是真心誠意為她好。有一些教師自身修養很高,愛學生的感情是從心底里發生的,這樣的教師極受學生愛戴,大家不難理解。反之,心地不正,動機不純,這樣的老師,很難贏得學生的尊敬。

第二、假如有一些學生你實在喜歡不起來,怎么辦?這個當然和你的個人功力有關係的。功力高超的老師,可以“昧著良心”行事。即在他很不喜歡一個學生的時候,也可以裝成喜歡的樣子,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我們不提倡!可是,如果確實有些學生本質不好,那也要注意,不要輕易當眾批評他。最好能有機會表揚他。這種表揚可以是在他作對一件事後你微笑著豎起大拇指,也可以是在班級里當眾表揚他。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特長的一面,創造一個可以讓他展示才華的機會,然後在加以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有時候,通過第三者有意無意的表示對另一個學生的欣賞,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背後的讚揚通常都被認為是真實可信的,也更能讓人感動。

第三、教師不妨適當施以一點小恩小惠。有一些教師常常備有一些演算白紙,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加以鼓勵,也可對成績突出的同學加以表彰。說實話,演算紙不值錢,但在學校里就不一樣了,特別是班主任的獎勵。學生情緒低落時,教師不妨說兩句貼心的話語;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不忘適時幫上一把。這些細微之處,正是收買人心的好機會。但獎勵不能濫用,不然學生會認為你是泛愛,不是對自己的特殊關照,反而會適得其反。

第四、與個別的學生時不時地做一些一對一的談話也是非常重要的。談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談話務必要平等、親和,沒必要一定要拘泥於老師坐學生必須站直,手背後。可以試一試坐在一起面對面交談。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一直關注他的成長。通過這樣的談話,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從心理上會與教師拉近距離。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情感更為重要。只要教師能以誠相待,就可能贏得所有小孩子們的喜愛與尊敬。比如,小學生最喜歡也最敬畏自己的班主任。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判斷能力逐漸增強之後,教師的情感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但是教師更要重視自身思想深度的建設。尤其是對於高中生來說,如果教師能有自己的特點,學生是會很佩服的。比如某些老師看的書非常多,知識很淵博,講課有親和力,又有幽默感。有思想的學生便很願意與這樣的老師探討人生道理,每一次都覺得很有收穫,這個學生對此教師的尊敬便是不可動搖的。

在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不破壞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應該是班主任所有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因為推行一項制度而與所有學生的關係搞僵,其實得不償失。要說明的是籠絡學生與討好學生是不同的。討好學生有可能有一時的效果,但時間長了,教師的權威喪失,反而得不到學生的尊重,教師對學生的愛則變成廉價商品,不為學生所珍惜。反過來,一名嚴格的教師表現出的寬容與信任更顯得珍貴,更讓學生感動。

以前我們常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說,這句話太正確了。

班主任管理的既是個體,也是集體。如果以為一個群體只是個體的疊加,那就錯了。許多單個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班集體,從此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除了單個學生與教師的關係之外,學生互相之間也會產生影響,而且這個影響還十分巨大,巨大到有時會超過老師對他們的影響程度。我們常常說,環境能改變人,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其一生髮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好的班主任應該有營造良好集體氛圍的能力,通過集體對個體實施影響。

集體所產生的環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軍隊為例,士兵離開駐地,到城市裡去,依然會保持軍人的本色。這個營盤變成了心裡的烙印,是一種文化,一種傳統。要改變一個人,通過集體來改變他是最好的方式。高明的班主任要善於經營集體。

一個好的集體氛圍需要班主任用心來經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嘗試:

第一、用制度去管理班級。人是需要制度來管理的。好的制度應該是公正、公開,並能夠發揚民主的。好的制度應該能夠獎勤罰懶,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好的制度應該是人性化的,能夠充分考慮到人性的優點與弱點。在懲罰學生時,一定要讓他們明白,這個懲罰並非來自於教師,而是來自於制度。一些好的管理者用民主的思想去管理班級,或者讓學生自主管理,教師起到一個指導者的作用。這是很高明的做法,只有具有高度駕馭集體能力的教師,才有可能實施這樣的管理。

第二、營造良好的班級輿論。好的班級輿論非常重要,這是形成好的班風的重要基礎。自習課,如果有同學講話,馬上會有人來制止;有人欺負弱小,馬上會有人打抱不平;出現損害班級榮譽的行為,馬上引起眾人的譴責。這樣的班級,風氣自然正,正氣抬頭,邪氣必會低頭。集體輿論像一張無形的大網一樣規範著每一個人的行為。好的班級氛圍,是一點一滴形成的。班主任首先需要挑選合適的領袖型學生。領袖型學生通常都是出眾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選好班幹部就控制住了班集體。但切忌一定不能讓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同學來擔當。有些老師讓愛打架的同學擔任班長,短時間內在整頓班級紀律方可能有成效,但長遠來看,對班級的發展趨勢很不利。

第三、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很多老師不太明白如何形成班級凝聚力,其實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榮譽感,設法激發整個集體的榮譽感,便能凝聚這個集體。學校組織的各項比賽是增強凝聚力的好機會。遺憾的是,一些班主任卻讓學生自己去搞,自己不聞不問,實在是不高明之至。其實,結果有時並不重要,即使拿不了名次,準備的過程,比賽的過程,流眼淚的過程都是很好的凝聚班級體的過程。所以,班主任要帶頭,並且發動全班同學投入。每一個人投入越深,體驗就越深,集體歸屬感就越強,班級凝聚力就越大。

第四、班主任還應該懂得一些集體心理輔導的技術。所謂集體心理輔導,說穿了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在集體中受教育,通過集體活動調整心境,明白道理。主題班會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我不太主張班會課班主任放手完全讓學生去搞,教師到最後在無關緊要的總結兩句,這樣的主題班會往往流於形式,收不到效果。好的主題班會應該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由教師精心設計,尤其是在準備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主導作用。不僅僅是班會課,只要學生一起參加的活動,就包含集體心理輔導的技巧。比如一次廣播體操比賽,一次春遊,一次全班體育娛樂活動都會對個體心理產生影響一個集體的風氣是至關重要的。大到校風,小到班風。最好的教育是集體的教育,它育人無形,潤物無聲;它潛移默化,直抵人心。一個班級,有好的班風,就一定是一個好班級。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一定要注意發現有沒有管理的遺漏。比如班級里有沒有特權學生,如果有,要早解決,否則對集體有很大危害。再比如有沒有制定出規章制度卻沒有遵守的情況。把好的制度貫徹下去就不能半途而費,因為有了制度卻不執行會讓學生感覺到可以不守紀律,這是極其有害的。

好的集體氛圍相當于堅實的千里長堤,單獨的學生個體如同長堤之中的河流,無論如何洶湧,都能順流而下。但這個長堤是需要我們人民教師的不斷建設。

班主任帶班心得篇三

去年9月剛剛進入教壇,並擔任了初三的班主任,在半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一點心得體會

一、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及時解決問題。

由於中途接班,學生的思想及家庭狀況不清楚,同時缺乏班級團隊建設的經驗,學生到了初三,思想起伏較大,對學校和老師設定的條條框框非常反感。那么,班主任就需要以每周五的班會課作為契機,嚴格班規規定,紀律檢查,在課餘時間多疏導,排解學生的思想滯礙,同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規定時間學生必須進教室,班主任也必須身體力行,所以,日常行為的培養一是嚴格要求學生,二是嚴格要求自己。

二、用自己真情實意去體貼和感化學生,走進學生心靈深處。

應該放下師長架子的時候必須放下,和學生推心置腹打成一片,做學生工作時口服心服,動之以情,感之以理,用班主任的人格力量去感化每一位學生,做他們真正的良師益友。

三、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堅持以鼓勵為主,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一句熱情的話語,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都能讓學生心蕩漣漪,如沐春風。班主任以自己切身的體驗引導學生,鼓勵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高尚的鬥志面對人生,直視挫折。同時,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的志向與目標。

四、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三好學生的重中之重就是突出重高,但學習成績靠後的“雙差生”,更需要班主任擁有獨到的眼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培植,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的紀律和日常行為,爭取做有松有緊張馳適度,並且要尊重後進生的人格,多激勵,多表揚。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1、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堅決反對“死整”。

3、鼓勵競爭,強大自我,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4、防止偏科,均衡發展,這一點極為重要。班主任是學生的“營養師”,合理協調搭配學生的各方面“營養”,強化薄弱學科,突破重點,幫助偏科學生建立自信,班主任要與各科任教師保持緊密聯繫,把握偏科學生情況,共同出謀劃策。

由於帶班時間較短,初涉教壇,小結僅是零星瑣碎而已。總之,班主任工作繁瑣複雜,但又最能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班主任是聯繫各科教師之間的紐帶,又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