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心得體會

新聞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文化、一種工具,它有自身獨特的特徵:真實性、實證性、及時性、廣泛性、開放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工作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新聞工作心得體會篇1

以下是我學習新聞學的部分內容和體會:

1、堅持"世界交往"的觀念。

2、馬克思說變動產生新聞,循環往復的事實是沒有新聞價值的,只有變動的打破常規的事實才有新聞價值。

3、新聞有層次變化。馬克思提到新聞有旺季有淡季,但是當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一些很重要的但相對來說是次要的新聞甚至連版面都沒有。

4、新聞時效性。這一點不用多說。

5、新聞真實性。這是一種追求,但是新聞完全真實是不可能做到的。

6、黨報思想。馬恩關於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機關報的工作原則,其實就是兩條。第一條是黨的領導機構和黨報編輯部、出版社都要遵循"黨的精神"。第二點是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有責任監督黨報的原則立常" 黨的精神主要指黨代表大會通過的綱領章程決議。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黨的領導機構和黨報編輯部都會犯錯誤,因而都要遵循一個共同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黨的精神。

7、列寧的黨報黨刊思想。A、黨的出版物的黨性。黨性概念是列寧提出來的。B、列寧的出版自由思想。

8、毛澤東和中國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新聞活動。

A、1948年4月8日,毛澤東將黨報思想概括為以下的名言佳句:"報紙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夠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民眾見面。"

B、毛澤東論黨報和黨的宣傳工作的黨性。毛澤東關於新聞工作的黨性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個要點:第一,總體的黨的意識,努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第二,新聞和宣傳工作要符合黨的政策和策略。

C、黨報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報導 。

D、報紙批評。 1950年中共中央關於在報刊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是劉少奇修定的。毛澤東1954年提出報紙批評的"開、好、管"方針。現在轉變為輿-論監督。 E、"輿-論一律"和"輿-論不一律"。1955年提出:"要想使'輿-論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我們的輿-論,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內部,允許先進的人們和落後的人們自由利用我們的報紙、刊物、講壇等等去競賽,以期由先進的人們以民-主的和說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後的人們,克服落後的思想和制度。"

9、我的學習體會: 要把握好新聞自由和新聞管制的關係。毛主席說:新聞的形式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新聞的內容是有階級性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新聞進行管制,不能讓新聞處於無政府狀態,那是極其危險的。我們要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嚴格按照新聞從業規律辦事。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的,但是新聞自由是我們人類進行世界交流的必然要求和精神追求。在交流的哲學裡,新聞自由是手段,也是價值觀。

10、堅決擁護黨中央對新聞工作的指示精神。但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絕對不能成為某些腐-敗官員的護身符,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民眾路線是一對最佳拍檔!這是我的學習體會。

毛主席的論斷:我們的輿-論,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內部,允許先進的人們和落後的人們自由利用我們的報紙、刊物、講壇等等去競賽,以期由先進的人們以民-主的和說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後的人們,克服落後的思想和制度。太精彩了!

新聞工作心得體會篇2

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的基石。作好通訊員、編輯不但具有最起碼的素質,而且還要必備新聞常識、新聞寫作知識。這樣才能擔當新聞工作的重擔,發揮新聞工作者的作用。

人類誕生以來,新聞作為人際間傳播新信息的一種社會現象,就產生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新聞也在不斷發展。早期的新聞主要是以口頭、書面文字的方式傳播的,以報紙為主要載體。20世紀初,無線電技術得以發展,隨之,廣播新聞開始出現,1920xx年,英國開辦了第一家廣播電台。20世紀20xx年代,隨著光學和化學工業的進步,又相繼出現了圖片新聞和電影新聞。20世紀30年代,電視開始成為新聞的主要載體。目前,電腦網路又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並成為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之一。

新聞之所以速度發展,關鍵在於新具有強大的功能:它是人類生命鮮活的本真狀態的呈現;它是心靈溝通的有效手段;它是今天生活的反映,是明天的歷史,歷史是昨天前天的新聞;它是一種改造社會的工具。

新聞是以宣傳為手段反映當前生活中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新聞是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經常大量運用的一種文體。新聞,是訊息、通訊、新聞特寫、速寫等體裁的統稱。

新聞的種類有廣義、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體都屬於新聞之列,包括訊息、通訊、特寫、速寫等,狹義言之,新聞就是訊息。廣義新聞的體裁分類,大致分為訊息、通訊、特寫、速寫等,按新聞的傳播方式分類,可分為報紙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網路新聞。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線。實證性,就是說新聞要讓事實本身說話,寫出確定事實的基本要素,交代清楚有關的人、事、時、地、因果、意義等要素。及時性,主要強調新聞的"新",即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的報導和述評,這就要求及時地捕捉、及時地采、及時地報導,可以說新聞是一種時效性很強文體。廣泛性,它面向全社會,對廣大民眾傳播最為廣泛的信息形式,所以會引起全社會廣泛的關注,產生廣泛的影響。開放性,是說新聞不受空間限制的一種宣傳形式,"世界無邊界",足不出戶可以了解宇宙星雲,天下大事。同時,新聞還具有變動性,新聞以生活發生的具有新聞意義的事實作為歸依,而事實不斷變動,新聞所要反映的正是變化中的客觀事實。 要及時報導新聞。新聞報導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新聞的本源是講究用事實說話,是對客觀事實進行報導和傳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聞信息中的內容必須真實傳達。但是,客觀事實本身不是新聞,被報導出來的新聞是在報導者對客觀事實"進行加工"之後形成觀念性的信息,是記者把自己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認識傳達出來而產生的信息。 新聞按照新聞事實發生的地域和範圍來分,有國際新聞和國內新聞;按新聞的性質分,有政治、經濟、社會、文藝、體育、衛生等新聞;按新聞的特點分,有事件新聞與非事件新聞、單一與複雜新聞、動態與靜態、本體與反映新聞;按題材來分,有典型、綜合和述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