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專員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人才和員工的參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砝碼,作為一名薪資專員,要做好自己工作。以下小編為你帶來薪資專員工作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薪資專員工作心得體會篇1

雲廈公司圍繞20xx年工作主體,根據公司生產經營特點,為進一步發揮工資分配的激勵作用,特制定堅持以人為本,安全高效,按勞分配,效益優先;確保職工收入達到公司規定水平。薪酬體現的是公司價值的一個分配取向,它是激發員工潛能的最有效的措施,保證公司提供員工內在動力源源不斷地提供。這段時間跟績效薪酬組學習了薪酬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識,感覺自己對薪酬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並認識到薪酬對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司中的很多方針和政策都可以在薪酬中體現出來。

此次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公司薪酬制度自學,二是向薪酬主管學習薪酬管理工作,了解了我司薪酬模組的一些日常工內容和定薪的一些依據。 由於學習條件的限制,在薪酬學習這一模組,只能學習到薪酬模組一些基本的知識。以下是我在薪酬管理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薪酬制度必須與組織相協調匹配。單從理論而言,薪酬管理有很多通性,如薪酬策略、薪酬體系、薪酬結構等。但涉及到組織,則是千差萬別的,需要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相應的薪酬制度,並不存在某一種薪酬制度是完美的。我司的付薪理念是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以崗位價值為基礎,倡導工作業績、公司忠誠度為導向的薪酬理念。付薪理念一直貫穿我司整個薪酬的管理過程,也體現我司基本的核心價值觀。地區在修訂總部的薪酬方案時必須始終堅持公司的付薪理念,在總體薪酬方針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和修正。這樣才能使薪酬成為推動公司價值理念推廣的有效工具。

薪酬的日常管理需規範性、有序性、條理性、及時性。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最關注的問題便是薪酬。薪酬若出現發放不及時,發放不準確都將會引起員工的不滿,從而降低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所以,薪酬的管理工作必須保證時效性。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核查都必須在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在薪酬的發放過程中,如若出現錯誤,必須及時進行更正,多退少補,保證工資的準確性。在日常的薪酬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夠保證工資的規範性、有序性和及時性,所有薪酬工作都能夠在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的話,工資發放的出錯率就會大大降低。 薪酬應該成為反應公司經營狀況的晴雨表與推動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薪酬管理不應該只是計算工資這樣簡單的常規性操作,應該發揮其其它的一些衍生作用。特別是在我們的服務性行業,工資更應該和經營聯繫起來。比如人工成本分析、績效分析、項目性費用分析等都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在經營層面上存在的不足。在薪酬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薪酬的調整來促進績效指標的改善並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後通過相應的調整來進行風險的防範。

吸引關鍵人才。在薪酬體系設計時有三項基本原則:對外具備競爭力,對內具備公平性,對個體具備激勵性。比如工業品企業,一個核心技術人員外部市場水平普遍是20萬年薪,那么我們5萬年薪能不能挖過來?肯定不行,回報太低。在設計員工薪酬時,我們必須尊重市場的規律,以確定薪酬的標準。基本的安全保障。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中,員工相對處於弱勢,是風險較大的一方,所以員工本身具備不安全感,所以員工希望企業能與其簽定契約,能給他買保險,能及時發放工資,這都是源於安全的保障需求,做為企業管理者我們必須重視這種需求,特別是在行銷人員的薪酬設計中,首先得讓員工有安全感,員工才會願意去為企業打拚。價值肯定。很多企業的薪酬方案相當簡單,一共分為四級,員工一級、主管一級、經理一級、總監一級,這樣是有問題的。同為部門經理,技術研發的經理和財務經理對企業的貢獻度是否一樣呢?肯定不一樣,但他們拿的薪酬卻一樣,肯定貢獻大的那個人會不平衡,這就是忽略了崗位的價值。我們給員工的薪酬絕對不是單純基於職級的,而是必須基於崗位價值,回歸到該崗位對企業的貢獻上來。結成利益共同體。很多企業的員工對公司是否掙錢並不在意和關心,因為不管公司賺多少錢員工拿的工資都是一樣的。某公司的財務總監,今年公司賺了20xx萬,他非常不高興,為什麼呢?因為去年公司賺200萬時,他拿12萬年薪;今年公司賺了20xx萬,他還是拿12萬年薪,他覺得分紅不均,覺得嚴重心理不平衡,這就是利益共享出了問題。員工在什麼時候最拚命呢?只有在感覺為自己掙錢的時候。他如果老感覺錢都給企業掙走了,自己什麼好處都沒有,是不會賣命工作的。所以,在設計高管人員薪酬時,我們要考慮分紅、甚至股份的設計,都是為了將中長期的利益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

我們要知道薪酬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操演練才能夠融會貫通。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發現薪酬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並完善它,才能找出一個符合我們經營發展相符的薪酬管理體系。

薪資專員工作心得體會篇2

很多人都指出,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必須通過制定並實施戰略規劃來謀求生存並進一步爭取繁榮和發展。戰略是一個過程,它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戰略高度的人力資源管理。

隨著人力資源專業的發展與成熟,人力資源工作的使命不斷得到了提升,人力資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與企業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縱觀全球,在未來的發展中,“競爭的全球化挑戰、滿足利益相關群體的需要以及高績效工作系統的挑戰”這三大方面的競爭挑戰將會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人力資源職能沿事務中心__卓越績效中心__公司業務夥伴逐步轉化,由此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從人力資源勝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戰略夥伴、職能專家、員工支持者、變革倡導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個企業戰略的形成過程中,人力資源專家開始參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人力資源職能與戰略規劃職能不再是單純的行政聯繫,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聯繫經單向聯繫、雙向聯繫向綜合聯繫演繹。更確切的說,人力資源職能在戰略的形成與戰略的執行兩方面都得到了體現。

在戰略的形成階段,戰略規劃的群體需要通過確定企業的使用和目標,通過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以及企業內部的優劣勢決定企業的戰略,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要么是通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要么是迫使高層管理者們去考慮企業應當怎樣以及以何種代價去獲取或者開發成功地實現某種戰略所必須的人力資源。

我們知道,戰略執行成功的與否主要取決於五個重要的變數:組織結構、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信息及信息系統的類型。可以看出,變數中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都是人力資源的重要職能。也就是說,要想成功的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人力資源在戰略的執行中一方面要確保戰略規劃所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起“控制”系統,確保這些員工所採取的行為方式有利於推動企業戰略規劃中所確定的目標的實現,即通過資源管理的實踐來完成。

作為人力資源工作人員,要想成為企業真正的戰略夥伴,必須作到以下幾點:一是具備了解企業經營,知道企業財務能力,能夠計算每一種人力資源決策成本和收益及其可能產生的貨幣影響的經營能力;二是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如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員開發與培訓等;三是具備診斷問題,實施組織變革以及進行結果評判等方面高超的“變革過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備能綜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