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管理心得2000字

精益化管理心得20xx字篇2

公司一直注重學習,培養人材,我很榮幸被公司安排到汕頭兩天視聽周雲老師演講的<<精益生產管理>>課程,雖然之前也有參加過幾次精益生產及相關課程培訓,都有不同的收穫,受益匪淺,此次通過周老師對精益生產的理論及實踐的詳細講解.我對精益生產的理解更深入,也讓我認識到作為玩具動漫製造行業,想在經濟競爭力強大的市場上領先,必須著力推行精益方式生產,通過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消除企業一切的無效勞動和浪費,達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縮短生產周期,滿足客戶的需求及改善質量的目的,經過兩天視聽周老師的培訓講解,結合本公司的精益生產推行,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首先了解生產的六大要素(生產, 交貨, 質量, 成本, 安全,士氣)

其中生產就有五件必要做的事,產量計畫(有大計畫,小計畫,預測,細分到每天,每班);生產效率進度的控制,人機最佳化提升效率;現場5S(現在已有6S-7S-8S)要做好5S,可視化暴露問題才能解,還要營氛圍);報告可判斷當天是否達標,要持續改善.通過這幾件事達到低成本,高質量,準時交貨.另外安全管理可設定崗位危險性分析卡,如溫度,濕度,光照,煙,噪音,化學品等等,要有一個管理標準.再有多能工的技能培養,要形成個體及團隊的工作士氣,做到一專多能,一人多崗,一崗多人.

二、堅持以 5S 運動為基礎去開展工作。

很多工廠在推行5S時都是“一緊,二松,三垮,四重來”,我們公司在推行5S已有很大的成效,5S 活動不僅能夠改善生產環境,還能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員工士氣等,是減少浪費、提高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管理活動有效展開的基礎。無論是部門管理還是車間管理,5S 都可以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大力培養多技能員工。

實施精益生產,企業內部要注重多能工的培養。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企業有必要給各級員工提供多種崗位鍛鍊學習的機會,使員工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潛能、才智發揮的工作崗位,這對於改善人際關係、擴大和積累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作業人員參與改善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數推行精益生產方式的企業內部,特別是以生產為主的製造業,相當缺乏熟悉本企業內部運作的作業分析技術人員,直接從外面引進成本很高,而多能工的培養可以彌補這一空缺,也為企業儲備更多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後備人才。

四、目視化管理。

為了在生產現場中所發生產的問題,異常,浪費等等,體現出一目了然的狀態,塑造一目了然的工作場所,有關品質,成本,交期,安全及有關品管圈活動等狀況,透過目視管理的工具,比如利用圖表,看板,顏色,放置所的區域規劃等,使人都一目了然,目的是以便訊速而容易地採取對策,防止錯誤的發生,提醒當事人及相關人員,並掀起競爭意識,容易獲得改善的建議與協助。

五、快速換型或換線。

大多數製造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會僅是一二種而已,少則數十種,多則數千種也有。不同類別的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必定有其不同的製造條件。比如說:啤塑膠件溫度不同,工具、模具、胎具的不同,材料、零部作的不同甚至工作方法也有不同,產品的生產製程及工藝要求不同。因此,在不同類別的產品更換時,生產線必須暫時停止生產活動,以便能更換並設定新的工作條作,這種更換設定的動作就稱為“切換”。“切換”時,因生產停頓所耗費的時間就稱為“切換時間”。“切換”的次數會因生產線產品種類的增多,或生產批量減少而相應增多。每次“切換”耗費的時間,對工廠而言是損失。為了減少這種損失,許多人想到的解決方式就是加大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批量,以及減少產品的種類,這樣每一個產品所分攤的平均切換損失就會減少。換句話說,生產的批量越大,分攤的切換成本就越低。但是如果批量超過了市場的需要量,多餘的產品就必須儲存起來保管。儲存時必然使用到倉庫以及相關的防護保管及管理,所以每次生產的批量越大,“保管”的成本也就越高。就“保管”成本而言,希望每次生產的批量越少越好。到底該怎么辦呢.

如上所述為了避免“切換時間”的損失,許多人傾向於加大生產的批量數,以減少切換次數。但是這種做法,僅僅考慮到切換本身成本的減少,卻忽略工廠的整體效率。例如:製造過多的浪費、等待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生產交付時間過長、物流混濁等等,尤其目前

市場的趨勢是走向少批量多品種、高品質、短交付期的新競爭的優勢,就必須儘量縮短“切換時間”,這就是“快速換模(線)”的意義,具體如何實施,觀看了F1方程賽車更換車胎及加油的全過程就基本明白了。

六、對八大浪費再認識

之前有學習過無數次七大浪費:1、製造過多過早浪費.2、等待浪費.3、搬運浪費.4、庫存浪費.5、製造不良品浪費.6、多餘加工作業浪費.7、多餘動作浪費.8、管理的浪費。現在增加了第八個浪費,通過周老師對八大浪費的祥細講角,我對八大浪費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1)製造過多/過早浪費直接產生對流動資金占用,預測生產和提早生產以及過量生產帶來的弊端:多做了無用,變成庫存從而資金積壓以及貶值。過早生產只是提早地用掉了材料費以及人工費,並把“等待的浪費”隱藏起來——因進度提前,主管放心,漠視等待的浪費,同樣也造成在制品的積壓即庫存的浪費,還有搬運的浪費等。

(2)等待浪費指企業資源彼此等來等去而產生等待因素則有很多,一般包括設備布置離散、生產計畫變來變去、生產不均衡、質量波動、物流配送不暢、內部失調、排程不當、待料、修機……等諸多因素。

(3)搬運浪費,搬運的動作分解開來,包含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動作,是傳統的機能水平式的布置造成的。若使用輸送帶、無人搬運車不是搬運的合理化。增加搬運批量、以及減少搬運頻率、也不是合理化的搬運。

(4)庫存浪費是因傳統以來的許多錯誤生產觀念所造成的。分三種:

1)材料庫存:大量採購成本低。

2)在制品庫存:不良重修機器故障。

3)成品庫存:預測生產與實際需求量不同。

庫存所帶來的弊端:

1)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

2)使先進先出作業困難;

3)損失利息及管理費用;

4)物品貶值的風險以及占用空間而引起的投資浪費等。

(5)製造不良品浪費,何的不良品產生,皆造成材料、機器、人工等的浪費。造成原因為製程能力不足的技術層有問題及生產現物管理方式或管理觀念錯誤所造成。

(6)多餘加工作業浪費指技術部門浪費而言例如:零部件數量設計過多、增加不必要加工工序、加嚴要求、技術要求不足等。

(7)多餘動作浪費是指作業過程中不佳的浪費。常見的浪費動作有:轉向、反轉、距離、尋找、堆疊、移動。將產品重複從箱子裡拿出來加工、加工後再放回箱子排列整齊、這是取放動作堆疊、移動的無馱。

(8)管理浪費指的是問題發生以後,管理人員才採取相應的對策來進行補救而產生的額外浪費。管理浪費是由於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科學的管理應該是具有相當 的預見性,有合理的規劃,並在事情的推進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和反饋,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管理浪費現象的發生。

通過此次的視聽學習,結合公司在推行精益生產實施,總結了以上幾個重點,同時也體會到學習是不可少,重複的學習更不可少,因為每次都有著不同的發現和收穫,這樣會積累更多的理論知識,見識到了更多優秀工廠推行精益生產的成果案例,讓我更深的去了解精益生產的思想及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