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感想_2020個人扶貧工作總結

20xx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感想篇4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要堅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進一步摸清貧困底數,把貧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沒有什麼下鄉經驗,來到貧困戶吳光順家,映入眼帘的是陳舊破爛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曬著剛採回的玉米,堂屋裡沒有像其它人家那樣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個黃泥巴屋。屋裡雜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電視,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歲,兒子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家立業。我們詳細的詢問了他們的經濟收入,農作物的生長,致貧原因等一系列情況。他說,這裡交通不便,種的農作物要變成錢就要上坡下嶺往集鎮背,來回三四個小時,我們多想政府能幫我們把公路修好擴寬!經過溝通,了解了情況,商量制定了幫扶計畫20xx年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感想20xx年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感想。並鼓勵他說:“從今以後,咱們就是親戚,要常聯繫,有困難就打電話,我們盡最大努力幫助你們。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氣,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你們定會過上好日子的。發展養殖、種植,技術上需要幫助的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幫你們爭取幫扶,也會向上級部門反應情況爭取把公路擴寬”。

後面陸續走訪了幾戶貧困戶,從山上回到住處已是下午六點,我們工作隊的3人每人炒了份雞蛋飯,也許是太餓了吃了個精光,到住處洗了個澡,躺在床上想著白天走訪的貧困戶,心中泛起無限的感慨:山里人貧困,那種貧困的狀況絕非你坐在辦公室里能夠想像,不親臨現場你怎能感覺到山裡人那種淳樸、厚道,那種淳樸會讓在商場、職場激烈競爭中的越來越世故的城裡人汗顏。

在走訪中,遇到了一些讓人心酸流淚的故事,讓我們感動的是這些深山裡農民的覺悟,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樸的表情、質樸的語言、簡樸的方式,都是以往我們聽匯報、看介紹、讀材料所無法得知的情況。也許是經過雨水的滋潤和洗滌,今天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在車上我們還在討論,在思索如何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走訪,雖只是一種形式,但走訪的過程卻是實在的,能直觀的看到民眾的困難,能真實地體會到民眾的感受,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是一次鍛鍊和情感體驗,更是與貧困戶心與心的碰撞和交流。

20xx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感想篇5

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從實際出發,尊重民眾意願,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

1年最多吃3頓肉;家裡連一面嚴格意義上的牆壁都沒有;所謂的門就是一塊由竹篾編成的板;不少適齡兒童上不了學最近,通過媒體的報導,中西部地區的一些貧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其中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6個省份的貧困人口都超過500萬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逾7億人摘掉貧困帽子,中國式扶貧道路對人類減貧事業貢獻巨大。與過去相比,貧困面大幅縮小了,但現在面對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隨著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不斷迫近,扶貧工作進入了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確保貧困人口到20xx年如期脫貧,可謂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日前,xxxx專門召開座談會,就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四個切實要求,特彆強調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為下一步的扶貧攻堅戰做出了部署,發出了動員令。

越是艱巨的任務,越要講究科學施策、有效應對。精準扶貧,正是扶貧工作科學性的體現。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制勝之道也在於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座談會上,xx提出的六個精準,道出了精準扶貧的豐富內涵,很有現實針對性。

精確識別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前提,扶貧工作要到村到戶,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貧,哪一戶窮,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被稱為精準扶貧的第一戰役。據介紹,20xx年全國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00多萬,並錄入扶貧業務管理系統。信息化、動態化管理,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從各地實踐看,在吃透當地情況的基礎上,搞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常常成效明顯。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與願違。在一些地方,市場行情沒摸清,本地特點又沒把握住,通過行政力量,一窩蜂地興起養兔熱、種植熱,結果在市場上栽了跟頭,民眾不但沒富起來,還讓大量投入打了水漂。可見,從實際出發,尊重民眾意願,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的金點子。

精準扶貧,關鍵在人,貧困民眾需要自力更生,各級幹部的引導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貧工作之所以總是濤聲依舊,與一些幹部找不準窮根,卻熱衷於大上項目、大造聲勢、撒胡椒麵的做法很有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呼喚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呼喚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實幹的扶貧幹部隊伍。尤其是作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基層組織,更要選對人、用對人,讓那些懂農村、懂經營、有公心的人才為鄉親們脫貧領路。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時間內,讓幾千萬人脫離貧困,這項艱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來完成。我國已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為扶貧日,不少人將1017諧音為邀您一起,意在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濟困工作。目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拓展著全新的扶貧格局。從各方單打獨鬥到整合資源握拳出擊,這也是精準扶貧思維的重要體現。我們期待,沿著精準扶貧的路子,藉助社會合力的推動,確保貧困人口到20xx年如期脫貧,將會是一個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