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原理小結

1. 公共建築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

2. 美國著名建築師沙利文提出的名言佳句'形式由功能而來'

3.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隆納博覽會德國館採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4. 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採用形式是串聯式

5. 賴特的古根汗姆美術館和貝律銘的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是運用幾何形構圖

6. 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代建築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築需要考慮透視變形的矯正

8. 同樣大小冷色調較暖色調給人的感覺要大

9. 同樣距離,暖色較冷色給人以靠近感。

10. 欲使過高的天花板感覺低矮一點,該天花板宜選用明色和暖色。

11. 若想柱子看起來比較粗,其飾面材料應採用淺顏色和暖色。

12. 為保持室內空間穩定感,房間的低處宜採用低明度色彩。

13. 醫院手術室內裝飾宜選用灰綠色。

14.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體的三元色為紅、黃、藍;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

15. 光源與人眼處於0~30°時眩光最強烈。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築物整體或局部給人的視角印象大小和其實際大小的關係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確的體現材料的力學特徵

18. 人民大會堂頂棚採用層層退暈的劃分,加上滿天星的燈光效果,主要為了解決頂棚下墜問題。利用採光與燈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調整空間的尺度感。

19. 不同文化形成獨特的比例形式

20. 西方古典建築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愈低矮愈寬闊

21. '穩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係的處理

22. 總圖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築物與周圍環境之間關係緊湊,節約因地;適當處理個體與群體,空間與體形,綠化和小品的關係;合理解決採光、通風、朝向、交通與人流的組織

23. 要使一座建築顯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動,在構圖中應採用對比的手法

對比的手法有軸線對比、體量對比、方向對比、虛實對比、色彩對比

24. 要使柱子看起來顯得細一些,可以採用暗色和冷色

25. 巴西國會大廈在體型組合中採用了對比與協調的手法

26. 展覽建築應使用穿套式的空間組合形式

27. 影劇院建築空間組合的核心問題是觀眾廳、舞台、休息廳、門廳之間的關係

28. 博物館設計一般要解決好三線問題--流線、視線、光線。

29. 公共建築對稱的門廳,常採用軸線的方法表示空間的方向感。

30. 室外空間的構成,主要依賴於建築和建築群體組合

31. 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的布局中,強調了各種空間之間的對比

32.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幹式三種

33. 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範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定、節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4. 建築構圖的基本規律是多樣統一

35. 超過8層的建築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36. 建築的模數分為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和分模數,基本模數為100 mm。

37. 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為1:50。瓦屋面無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石棉瓦坡度為1:3。波型金屬瓦坡度為1:4。壓型鋼板為1:7

38. 通風屋面只能隔離太陽輻射不能保溫,適宜於南方

39. 當坡地坡度較緩時,應採用平行等高線布置

40. 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採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41. 建築樓梯梯段的最佳坡度為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樓梯段部位淨高≮2.20m,樓梯平台部位淨高≮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