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宣傳工作總結

**鄉XX年宣傳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鄉黨委的領導下,宣傳工作始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自覺與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促進地方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唱響主鏇律,打好攻堅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思想

XX年,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縣第十一次黨代會及鄉第十次黨代會制定的奮鬥目標、工作重點和“十一五”計畫確定的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團結帶領全鄉各級黨組織和幹部民眾,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團結一心,求真務實,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最佳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成長速度,增強綜合經濟實力,戰勝了各種自然災害和困難,完成了年度計畫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成績,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鄉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安定團結和人民生活水平支持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思想政治建設上,充分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州、縣重要會議精神,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重點宣傳全鄉在經濟建設中的先進典型,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把科學理論貫穿於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凝聚到各項工作任務上來。通過學習、實踐和思考,使他們在科學理論的把握上達到了一個新的認識高度,對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實質有了總體的把握,增強了幹部職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他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思想意識,切身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

二、宣傳思想工作

宣傳工作緊緊圍繞黨的輿論導向和宣傳思想工作的總體要求來開展工作。重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突出以抓機遇、謀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扶貧攻堅、財源建設和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的宣傳為重點,加強對本鄉先進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社會上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典型事例進行對外宣傳;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進行宣傳;對全鄉扶貧工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反腐敗鬥爭進行宣傳等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宣傳思想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對外宣傳工作穩步推進

把黨的惠農政策給廣大農村帶來的實惠反映出來,把在各條戰線上的先進典型人物及事例介紹出去,這是對外宣傳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外宣傳工作的主要渠道。今年共向縣級報送信息73篇,出黑板報5期18版,廣播宣傳31個小時,制永久性宣傳碑5塊,大幅牆標38幅,大小標語450條(幅),發放宣傳資料1000餘份,黨報黨刊任務基本完成。

(二)各項學習活動有序開展

1、理論學習活動。在理論學習上,著重抓好學習貫徹今年召開的州、縣、鄉黨代會精神,學習宣傳《江澤民文選》以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採取外出學習、集中學習、開展培訓等方式,每次學習都要求幹部職工寫好讀書筆記和學習心得體會文章,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活動的引導和指導,在全鄉營造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

2、“文明禮貌月”、“法制宣傳月”活動。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上,認真開展以“革除生活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月”、“法制宣傳月”活動,重點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大力弘揚先進文化。切實加強對廣大幹部民眾進行科學理論教育,使全鄉幹部民眾都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銳氣和只爭朝夕的勇氣投身到全鄉經濟社會建設的浪潮中去。

3、各種文體活動。4月29日,鄉團委、婦聯、文化、學校等聯合舉辦“五.一”、“五.四”歌舞晚會的慶祝活動,在中心校露天舞台上載歌載舞,一派喜慶氣氛;在江那、那崩、南領、岜安四個小康示範村的驗收總結匯報演出當中,壯、瑤、漢等民族充分發揮本民族的優勢和特點,以唱民歌、跳民族舞的方式,唱出新農村的可喜變化、跳出農民民眾嚮往新生活的堅毅和信念、舞出農村生活殷實、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嶄新天地。到XX年年元旦,由文化、團委、婦聯、學校以及底圩沙戲團等五家將強強合作,聯合舉辦迎新晚會,屆時,古代戲與現代舞、民族歌舞與當代流行歌舞將交織在一起,為全鄉廣大民眾展現一台讓人揪心、耐人尋味、流連忘返的文化大餐。通過開展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了黨在幹部民眾當中的威信,增強了廣大幹部民眾對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