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學習心得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特徵相結合的新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這一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敗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體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尊重實踐,尊重民眾的經驗和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常規,以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因而,我們黨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稱為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和"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它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也是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同志對於教育發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論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也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確定了方向。

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客觀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端於西方已開發國家並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生物工程﹑空間技術及材料科學等廣泛利用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向傳統的教育體制提出挑戰.

為了應付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國際教育出現了如下革命的趨勢:教育結構向整體化方向發展,全面和重點結合。所謂全面,是指整個教育體系都要進行改革,全體社會成員終生都要接受教育和培訓。教育事業必須適應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所謂重點,是指抓好基礎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應當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促使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並將其作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現今,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改革運動普遍重視道德﹑文化和身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以適應教育面向未來的趨勢.人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教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雖有一定的滯後性,但從整體上說來它是未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