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構建良好道德坐標體系

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自1981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單位提出“五講四美”以來,我國在精神文明領域裡開展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活動。

20多年前,“五講四美”的基本要求,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們構建了一個新的道德坐標體系。以德治國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建設,是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初期提出的重要治國方略。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黨中央在總結國內外治國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的科學論斷。這一方略對於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現行憲法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方針,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即愛祖國、愛勞動、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使“五愛”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來,憲法規定的基本精神是使全體公民成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紀律的公民。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現實社會的一些領域仍存在道德失范的現象,如官員的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不講信用、欺騙欺詐、假冒偽劣產品充斥的市場;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的行為;善惡界限混淆、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特權思想、專製作風的滋長等。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形勢下,必須建立一個道德有序、規範的社會,在加強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通過“八榮八恥”的宣傳教育,明確光榮與可恥的界限,把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深化、拓展,形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道德坐標體系,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精神文明基礎。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廣大人民民眾的共同利益需求,是廣大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奮鬥的共同要求。

人是社會化的人,人的活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的,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複雜關係及價值追求。“八榮八恥”以善惡為評判標準,提倡整個社會揚善棄惡,建立一定的道德準線,逐步形成社會需要的道德坐標體系。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謙虛禮讓、勤勞節儉、誠實守信、勤奮進取的美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等等,都是值得提倡和實踐的。同樣,在紅軍長征中,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把自己的口糧留給傷病戰士等捨己救人的讚歌;在和平年代,雷鋒、孔繁森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都是現代社會需要弘揚光大的。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應該鼓勵整個社會的公民發揚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合理結合的團隊精神精神,發揚顧全大局、誠實守信、互助友愛和扶貧濟困的精神,把先進性的要求和廣泛性的要求結合起來。

整個社會和每個公民的榮辱觀,都是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而積累起來的,都需要自己的修養和主觀努力,與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社會精神風氣是分不開的,榮辱觀的形成同樣離不開社會實踐。每個公民只有投身於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改造主觀世界,認真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時代主流精神的科學道德品質。“八榮八恥”的提出,既是現實社會經濟狀況的客觀反映,又是對中國歷史時代道德的繼承和發展,它具有極為廣泛的民眾基礎,是現實社會中各階層、團體、黨派應共同遵守的公共行為準則,具有全民性;“八榮八恥”反映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它維護整個社會的正常生活 ,保證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具有繼承性;“八榮八恥”儘管內容紛雜,但具有直觀、簡明、通俗、具體、易行的特徵,凡是健全而有一定文明教養的公民都能理解其深刻含義,具有簡明可行性。

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就要使每個公民都成為與時俱進、德才兼備的社會建設者,就必須認真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