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總結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年來,我校按照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布署下,貫徹實施了我校的《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紮實地做好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培訓收益

[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可以預言,人類經濟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於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套用,知識將成為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將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這一深刻的社會變革對當今基礎教育的課程發展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要求教育尤其是課程及時做出敏銳的反應。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的提高,就必須根據新世紀社會的變革來探索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您現在閱覽的是南京便民網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基礎教育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課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進一步改革並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培訓老師認為: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制約,過分偏重學科類課程,忽視活動類課程,偏重語文、數學課程,其它課程,從而導致教學內過分關注學科體系的完整,忽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受“標準化”“規範化”的制約,過分要求所有學生達到同等標準,從而導致過高的統一要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等等。

[二]、新課改的趨勢

培訓老師總結出,新課改要向以下幾方面發展:

1.轉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方向,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2.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

3.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環保教育,加大人文學科課程的比例。

4.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

5.重視課程體系三級管理,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6.強調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課程個性化問題實際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問題,課程多樣化尤其是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教材的多樣化,是我國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客觀需要。

7.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新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8、課程設計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體現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的精神:改革過分注重課程的知識傳承價值,強調課程對於學生身心發展和適應終身學習的價值;改革課程結構門類過多、整齊劃一,缺乏統整的偏向,加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與多樣性;改革過分注重經典內容、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和系統性的偏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繫;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偏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革考試過分注重學生的知識記憶,並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評價標準的偏向,建立評價主體多元,標準多樣的評價體系。這些目、課程評價如何進行,必須明確的是,課程評價總是具體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並重。改變以往考試結果定終身的弊端。

二、具體做法:

(一)教學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又是教育的生命線。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迅速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面對我校教學質量提高緩慢的教育現狀,我們做了全面的分析。您現在閱覽的是南京便民網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缺乏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

2、缺乏提高教學質量的學習資源與教學設備。尤為重要,為此,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上級有關檔案和有關課程改革的理論,同時通過學習、討論,在教師中普遍樹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3、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做到研中有訓。

抓常規促質量,靠教研上水平,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式,我校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開展教研活動,以點帶面,把課程改革中要探索的教材、教法、學法、評價機制、教學模式等與學科緊密結合,使課程改革理念由通識轉入學科這個更深入的層面,使廣大教師能將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

4、我校為了能了解每位教師在新課程培訓中的成長情況,為每位教師建立了個人學習檔案,認真記錄教師學習、工作、成長情況,不斷充實“個人成長記錄袋”中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讓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學習中進步,在工作中創新,在合作中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的面世,給廣大教師帶來了諸多困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儘快轉變教師陳舊的思想觀念,使教師樹立新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