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團活動總結範文

隨著時光的流逝,為期一年的講師團結對活動也已經結束,回想這一年培訓,收穫頗豐,感慨良多。

在這一年裡,我的觀念、思想在不斷更新;我的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我對教學的種種疑難也逐個解決。對英語教學,自己也有了新的見解和思考;同時亦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及該努力的方向。

一、 陶醉於導師們的精彩評課中,認識到自身教育觀念的誤區

以前總覺得,只要能夠把課上好,就是一名好老師。而通過本次培訓,我深深認識到自己觀點的誤區。

在培訓過程中,我有幸見識到導師們的名師風範,同時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我們不斷地聽課評課。在每次課後,我們的指導老師都能對所聽的課結合理論知識作出非常到位的點評及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議。在評課方式上,導師們是風格各異,如:周劍芳老師,郭清好老師評課時,她們總是能夠從教師個人素質,教學設計,遊戲的處理,課件製作,課堂組織情況,作業布置等每一個環節出發,為上課的教師提供詳細的,非常到位的點評,指出本課優點,並對教師做得不足的地方給出很實在的意見與建議。

潘老師和黃老師則用另外一種方式去點評,在每節課之後,她們都能用非常精湛的語言做出精彩的點評,而且一語中的,發人深省。記得第一次講師團活動,黃志敏老師就送出“課堂因錯而精彩”,“人因為有才而有膽”等鼓勵我們主動爭取機會上課的妙語。在評課時,亦分別給每節課作了精煉的評價,如順峰國小的“三實”:平實,紮實,實在;中心國小的“活潑,創意,靈氣”等等。

潘小敏老師則用“真、實、靈”給我們指出了教師上課必備的三要素,並告訴我們:課堂設計要有秀氣,教師上課要有靈氣。而且在每次評課,她都能用一個小故事或寓言激發我們的思維,啟迪我們去思考。最記得潘老師在評價周老師給我們的那節示範課,她用“真功夫“一詞就準確地概括了周老師這節課的精湛,再通過一個魔豆的故事,巧妙地給我們揭示了周老師這節課的精華:引導和領悟的藝術,即每做一步都有一個小結去引導和帶動學生思維判斷。也是由於導師們精湛的評課能力與藝術,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佩服他們的同時,我亦深深認識到自己的觀點是多么的膚淺與幼稚。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單有課堂實踐能力是不夠的,能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滲透的老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優秀教師。

二、 轉變學習的觀念,促進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的提升

正是由於導師們精湛的評課能力與藝術以及教育組領導的悉心安排與要求,我在結對活動中開始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開始反省,並將本人對自己“上好每一節課”的要求提升到“上好每一節課,聽好每一次課,評好每一位老師的課”。我開始揣摩導師們的評課方式,研究她們評課的規律,並開始在每次的聽課活動中模仿導師們的評課形式,專心聽課,做記錄,並在聽課本上詳細分析該節課的可取之處以及還能進一步改進與提升的地方。

在每次聽課前,我都會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熟悉教材,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明確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以待能夠在課上看清教師完成情況;另外自己在頭腦中設計出課堂教學初步方案,大概知道如果自己上這節課會如何去上;為更好地評課做準備;記錄自己對本課內容處理有疑惑的地方,以備在聽課過程中更具目的性,重點了解上課老師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在聽課過程中,我則根據周老師評課的方式和思路,記錄聽課內容,關注教師教學環節的設計,留意教師是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處理新知識的操練、鞏固與拓展,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關注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突破,留意教師是怎樣充分、靈活、簡便、有效地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現縱橫聯繫。運用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理解掌握新知。關注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記錄教師是如何調動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解決課堂突發問題。關注本課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及媒體的運用情況,認真琢磨教師如何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另外,我還十分注意教師如何設計板書,看板書是否突出了本課重難點,是否脈絡清晰,詳略得當;記錄教法學法的選擇與套用,記錄情境創設、過渡的語言、引導的技巧、激勵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式。注意教師是如何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拓展又是否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在聽完課後,我會根據課堂所做的聽課記錄,學習導師們的評課模式,對本課做出詳細評價,並針對自己課前的思考,整理聽課筆記,力求從中吸取更多的精華。一段時間下來,我覺得自己不但評課水平有了提升,在教學上,也上了一個台階。

三、增強了課堂組織能力,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

在模仿導師們評課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去評一節課,同時,我亦將每一節課的精華吸收並加以運用,為自己的課堂添加一份姿彩。

同時,在培訓期間,導師們嫻熟的教學技能,多姿多彩的教學策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聽課後,我都會反覆揣摩該節課教師運用的教學藝術,再聯繫老師們的評課,不斷思考,並取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從而提升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課堂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