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10-2011年第二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進行,所以我的語文課堂教學處處閃爍著新課改的思想,學生也因此愜意地享受著富有詩意的語文教學,但亦有瑕疵.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我歸結為八個字:簡約輕盈,瑕瑜互見.

簡約輕盈

語文老師若想從艱難苦恨中徹底解放出來,提高教學效率,簡約輕盈地行走於語文路上,根據實踐,我以為應把以下幾個方面做到極致:

1、備好備活隱形教案.何謂隱形教案?這是相對於教師手頭的<<教學用書>>,<<最佳化設計>>等有形文字的教學輔導材料而言的,在備課這個重要環節,更多的教師注重的是備全備透備熟有形用書,往往忽略或者壓根不去備隱形教案,那在語文課堂上就不會有同步於有形教案的隱形教案的有效實施,所以也就不會有精彩迭起的課堂.在實際教學中,隱形教案要備"活",許多時候隱形教案的"備"是在課堂,譬如,應對班級突發事件的辦法,褒貶學生的用語,課堂教學的突然延伸等等.妥當處理這些隨機問題,依靠的不是權威,更不是消極簡單的辦法,而是在於平時的經驗和理論積累,因此我在平時一定要多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課前備全課堂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

只有課備得全了,備得活了,做實了“十年功”,我們上起課來才能左右逢源,才有風生水起的“三分鐘”。

2、備透教材。以前,我備課的程式無非就是這樣:一讀課文;二抄教案,簡簡單單,語文課堂也是平淡無奇,沒有激情的漣漪。這學期,我一改往日的備課流程,一是自己反覆讀文本,確定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自己編寫教案;二是依循教學目標做一個精彩的教學片段賞析;三是虛擬上課,完善教學設計。我的三步里都有“透”,不把文本讀透,大到文本的主旨布局、寫作技巧、思想傾向,小到一個標點符號,不然的話,怎么定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不把一個片段理解得力透紙背,怎么能從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入手,把其中的一個片段做得美輪美奐,令人折服;不把教材備透,怎么能通過模擬講解,找到不足,看到閃光點。

所以,我把備透教材歸結為六個字:讀透,理透,說透。我們知道,刷子李在粉漿前總要穿得一身黑,幹完活,身上有一個小白點絕不收一分錢,他目的是挑戰自己,精益求精。在我的備課環節上,我就以刷子李為學習榜樣,嚴格要求自己。

3、讀透學生。

在編寫教案的環節里,特彆強調要有備學生這個環節。為了能把課上得實在實用,讓學生從真正心裡接受我的語文課,我預先思考的不是“怎么上課”“怎么備文本”,而是通過信息反饋,弄清學生需要什麼,在這節課里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知道什麼,喜歡什麼樣的授課模式,學生會願意賞析哪部分內容等等,所以在我的語文課上基本不會出現為完成任務而講的情況。

讀透學生是成就精彩課堂的關鍵,是備課不可或缺的環節,一定要備得“細”,備得“準”。